“师俭楼”前黄花香

时间:2018-01-11 来源:客家新闻网

永定合溪乡溪南村是当年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也是重要的红色交通中站。正是有“九月来信”和小溪两畔盛开的黄花,才有了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师俭楼”前黄花香

这是1929年毛泽东在永定合溪溪南村治病疗养时的旧居师俭楼,后山是今天的合溪中学。

□ 记者 林琳 方玉材 文/图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于1929年在闽西写下的词作《采桑子·重阳》,写作地虽有争议,但背景、写作灵感一定与合溪有关,因为当年的一些故事及毛主席在师俭楼里治病疗养时间等相吻合……”8月11日,永定区合溪乡党委书记林瑞河向记者介绍说。

毛泽东在师俭楼里治病疗养

沿着曲折的单行水泥路,在林瑞河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合溪乡政府所在地溪南村石塘里自然村一幢依山而建的三层土楼附近,经步行顺着几十级高低不平的石砌古道便到了“师俭楼”,只见大门上挂着“毛泽东主席旧居”“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等牌匾。林瑞河说:“据说,当年该楼住了300多人。这间侧房是毛主席的卧室,侧大门前原有一块大石板。当年毛主席住在这里疗养时就喜欢坐在石板上看报……”

合溪群众基础较好,溪南是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也是重要的红色交通中站。1929年7月,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的毛泽东来到上杭、永定,一面领导土地革命斗争,一面养病。同年中秋前后,闽西特委把负责毛泽东的疗养和安全保卫任务交给了赖连璋。赖连璋当时是红四军第四纵队十支队党代表,老家在合溪乡武北流芳村,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赖连璋把毛泽东(时称“杨引之”)贺子珍(时称“贺紫英”)夫妇安排到合溪乡石塘里,并在时任上杭县委书记熊炳华等的护送下住进“师俭楼”。

九月来信催生填词灵感

据传,10月,毛泽东大病初愈,去中央出席联席会议汇报工作的陈毅,从上海捎回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信》(史称“九月来信”),这封信传到住在“师俭楼”的毛泽东手上时已是10月11日,这天正是重阳节,毛泽东坐在“师俭楼”侧大门前的石板上,看到门前小溪两畔到处都是盛开的黄花,顿时神清气爽、诗兴大发,便填了《采桑子·重阳》这首词。

不日,在赖连璋带领的红军战士一路护送下,毛泽东坐着楼内居民赖文发、杨子里村的冼良等人抬的担架离开“师俭楼”,经合溪袍山、上杭蓝溪、庐丰等地,前往上杭临江楼,这首词的书法则是他到临江楼后的大草力作。

区苏所在地还有一座“孟良公祠”,是红色交通线上护送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前往中央苏区的的交通中站。1931年11月,周恩来从上海出发,经汕头、大埔前往中央苏区来到合溪时,时任共青团永定县委书记的戴镜元经请示时任永定县委书记肖向荣后,特邀请周恩来在团代会上作报告。周恩来不但在“孟良公祠”给与会代表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当晚还与团员青年代表一起参加联欢晚会,次日前往瑞金。

旧址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合溪乡地处永定西北部,距永定城区42公里,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溪南村有391户1500多人口,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目前有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务工或创业。

记者在合溪采访时看到,集镇街道狭小、市容市貌较差。该路是通往溪南、洪教、袍山、合调、上调、下调、汤湖等行政村的主干道,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为改善交通状况、提升集镇水平,乡政府拟在集镇边新开一条长约1公里的过境路,现正争取上级支持,列入“扶贫项目”,同时配套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配备保洁员。目前,已投入28.3万元购置了一台填压式垃圾车,污水处理厂项目也在规划实施中。

据林瑞河介绍,溪南村委会办公场所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已非常破旧,无法正常办公,乡里拟在溪南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同时,积极推进“师俭楼”、“孟良公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鉴于“师俭楼”面临倒塌的危险,现已委托泉州大众古建筑设计公司编制了“师俭楼”“孟良公祠”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正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