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腌菜一袋米

时间:2022-06-06 来源:闽西新闻网

(李治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上杭各乡村的父老乡亲,在革命斗争最需要的时刻站出来了。让游击队在各个根据地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支撑那段非凡的岁月,其中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上杭蛟洋双髻山下的贵竹村。

1935年6月的一个深夜,当时的贵竹村漆黑一片,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除了雨声,也夹杂着远远近近、断断续续的狗吠声,一幢幢土墙木屋里的人们正在睡梦中。正熟睡中的革命接头户袁梅招,却被自家门前的狗,几声不寻常急促的吼叫声惊醒了。因为当了接头户而时刻警觉的袁梅招,知道门外有事,也就赶忙起床穿衣下地。果不出所料,此时,从院子里传来轻轻的叩门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袁大嫂开开门,我是蓝荣玉。”啊!是蓝队长,袁梅招三步并作两步去院子里拉开门闩。开门一看,只见游击队红七支队队长蓝荣玉身后,竟然站着一群游击队员。袁梅招急忙请大家进屋,又关上大门,上了门闩。回头看了看战士们,足有20多个,袁梅招又惊又喜,怜爱不已。

蓝队长知道袁大嫂的两个孩子还在睡觉,便压低声音说:“因为革命形势和目前战斗的需要,我们游击队要暂时离开双髻山,转移到旧县岩下山继续斗争。因路过这里,就来看看袁大嫂一并告别。希望袁大嫂在我们离开后,要特别小心,警惕敌人的明伤暗害。”袁梅招边听边频频点头,说道:“家中已被敌人要去了两条人命,只要两个孩子安全,我这条命,他们要拿就拿。敌人说有多恶就有多恶,我心里明白的……”

原来在1931年,袁梅招前后两任丈夫都因为参加农会和游击队等革命工作而被敌人夺去了性命。所幸袁梅招性格刚强,在厄运面前没有倒下,以超乎寻常的毅力扶养着两个孩子、撑起了家。没有屈服的袁梅招,更加心向共产党、拥护红军游击队,不仅把家作为双髻山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自己则当上了革命接头户。平日里一方面早出晚归,在田地里辛劳耕作;另一方面秘密地开展革命活动,把山上每个游击队员,都当成自己的家人和兄弟。为了双髻山上的兄弟们能够持续与敌人作战,她与村里村外的接头户一起,为游击队筹集生活必需品。又常常借上山砍柴的机会,或漏夜摸黑、艰险而隐秘地为游击队送去粮食、油盐、菜蔬和药品。与此同时,还时常把受伤或生病的游击队员,接到自家养伤或治病。双髻山游击队上上下下,无不心存感激,都亲切地称袁梅招为“大嫂”。

当蓝队长告知说要暂时离开双髻山的消息后,袁梅招心中十分不舍,说道:“哪天回到双髻山了,我继续为你们送吃的。”一说到吃这个字眼,袁梅招想到游击队员们是冒雨连夜下山的,一定是又累又饿,于是转个身走向厨房要给大家烧锅热水煮碗粥。蓝队长见状,赶忙拦下说:“情况紧急,我们还要赶路,争取按照预定时间和计划到达目的地,这回就不辛苦大嫂了。”袁梅招听了,觉得蓝队长说的都是实话,于是点了点头,不再坚持煮粥了。却转个身从床底下拖出一袋米,又从墙角摸索出一坛久藏的腌菜,一并递给蓝队长带上。说道:“到岩下山后就给队员们熬碗粥热热身子,夜半三更赶路,还挨饿,怎么挡得住?”蓝队长看了看床铺上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知道大嫂家也是相当缺粮的,日子过得不容易,着实不忍收下。无奈袁梅招一再坚持,蓝队长于是从衣兜里掏出两块银圆塞在袁梅招手上。但袁梅招高低不肯收,诚挚地说道:“你们要打仗,事事都得花销,兜里有点钱就误不了事。我们农家天天在地里侍弄瓜果菜蔬,总缺不了吃的,放心吧。”蓝队长听了,感动得眼眶子一热。撇过脸去,赶忙把那袋米和那坛腌菜交由一个战士带上,向袁梅招挥挥手,转过身走向屋门拉开了门闩,领着战士们走进门外的雨帘之中。

万般舍不得蓝队长和战士们的袁梅招,站在门口目送游击队战士们坚定地从雨帘中走向前方……(来源:闽西新闻网)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