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为中国革命创造的“十个第一”

时间:2022-09-19 来源:龙岩电视台

1.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套军装

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岭寨战斗中消灭了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歼敌2000多人,解放了长汀城。通过打土豪,共筹款5万余元,红四军前委决定通过邮局的地下党汇一笔巨款给上海党中央做活动经费;派红四军负责军需工作的宋裕和带500元前往大柏地,赔偿群众在战斗中的损失;给红军官兵每人发4块大洋零用钱;其余的用来制作4000多套军衣,红军官兵第一次穿上了整齐统一的青灰色的军装,戴上有红五星的新军帽,打上新绑腿,换上新军鞋,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2.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军团

1930年6月,全国红军统一整编的命令在长汀下达,根据中央的命令,红四军、闽西红十二军和赣南红六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红一军团总指挥朱德、总政委毛泽东,整编地点在长汀的南寨广场。从而使红四军由离开井冈山时的3600余人,发展成为16000余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成为全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部队。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个直属军委领导的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统一指挥机关也在长汀成立。

3.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红军学校

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政治决议案中决定“建立和扩大闽西红军,开办红军学校训练干部人才”。1930年初在红四军随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闽西红军学校,校长谭希林、政委邓子恢,主要培养连、排级干部。第一期招收学员200人,学习4个月后,毕业分配到红军中工作。3月上旬,闽西红军学校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招收第二期学员800人,同年7月,福建红军学校由中央接管,改称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后称中国红军中央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蔡开熙、政委邓子恢。年底改称为彭杨军校第三分校,校址开始设龙岩,随后迁永定虎岗、上杭白砂、长汀县城。1931年底迁江西瑞金,与红三军团的随营学校合并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地方红军和正规红军培养了1万多名红军和游击队军政干部。1933年10月,中革军委又决定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编扩建成5所学校,即: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红军第二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游击学校。

4.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个红军医院

长汀福音医院是中央苏区设备最齐全,全国最早为红军服务的红军医院。早在1927年南昌起义后,长汀福音医院在傅连暲院长的领导下,为起义军800多位伤病员治疗。红四军入闽后,又积极为红军服务。毛泽东、周以栗、罗明、伍修权等都曾在该院治病疗伤。傅连暲通过与红军官兵的接触,心灵受到震撼,思想起到飞跃的改变。1933年,福音医院迁往瑞金,改名中央红军医院,将福音医院所有财产捐献给红军。《红色中华》称赞傅连暲为“苏区第一模范”。

5.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妇女夜校

1929年6月,红四军第二次进入闽西在连城新泉休整期间,毛泽东指示连南区革命委员会,要求不仅要使苏区人民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还要使他们在文化上翻身。很快,新泉工农妇女夜校便创办起来,成为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短短时间里,新泉就发展了18所工农妇女夜校,培养学员700多人。

6.创建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互助组织——才溪乡劳动合作社

1929年上杭县才溪乡暴动后,大量的男劳力当红军去了,为克服劳动力不足,才溪乡办起了耕田队,选出1名队长,1个队管几个耕田小组,每组5人,主要是帮助红军家属及群众互助。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31年夏收期间,才溪乡创办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即互助组),成为我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源地。

7.出版了红军历史上第一张军报

1929年7月,红四军在闽西创办了铅印刊物《浪花》,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张军报。

8.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粮食调剂局

1929年夏收时节,闽西出现了“谷贱伤农”现象,翌年6月苏区政府发出《调剂米价宣传大纲》,指出了这个问题,并号召各地成立粮食调剂局。1930年7月,中央苏区第一个公营企业粮食局成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购、存、调、销业务,打击奸商,平抑粮价,保障苏区军民生活用粮。

9.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工农银行

1928年春,中共上杭北四区委在领导蛟洋农民运动中,将筹集到的经费在购买准备武装暴动武器的同时,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家红色银行——蛟洋农民银行,以方便群众的资金融通。1930年9月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设立闽西工农银行。经短时间的紧张筹备,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阮山、曹菊如、邓子恢等人当选为银行委员会委员,阮山为主任,向社会发行了自行印制的纸币。闽西工农银行成为中央苏区群众信誉最高的工农银行。

10.创建了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

1929年至1933年,才溪乡当时人口仅5000多,有34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才溪区“我们是第一模范区”光荣称号。随后,毛泽东三进才溪开展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称赞才溪乡是“全苏区第一光荣模范”。在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曾颁发给才溪“我们是第一模范区”锦旗。才溪乡80%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1000多人英勇牺牲,其中有40多位团级以上干部,1955年被授少将以上军衔将军10人,部级干部4名,地师级干部17名,是有名的“将军之乡”。(曾汉辉)


编辑: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