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红军帽,见证红军服装发展史

时间:2023-03-05 来源:龙岩电视台

□ 邹善水 文/图

家住连城县莲峰镇步行街的连城收藏协会会员林先生收藏着一顶特殊红军帽,这顶帽子见证了人民军队服装发展史。

这顶红军帽整个帽型与其他同行收藏的普通红军帽一样,但有其特殊之处:手工白线缝上去的红五角星正中绣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镰刀铁锤”。

这顶红军帽平卧(方圆)长19厘米、宽18厘米、高5厘米,红五角星高4厘米。帽外布为土灰色棉布,内底衬为白色棉布,帽内正中有一个8.5厘米×5厘米的长方形标记印,标记印四栏内的繁体字分别为“军队名称”“籍贯 年龄”“性别 血型”“参军时间”。在“军队名称”栏内,依稀可见“红一军团”字样。其他栏内的字迹消褪严重无法确认。

据史料记载:红一军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装在长汀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后改称红一军团。军团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

红军帽与红军服装是密不可分的红军统一着装。关于红军服装的设计与生产,史料上有各种记载。

主要记载较多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套军装在福建长汀诞生,是按列宁装设计。长汀是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1929年3月红军解放长汀城后,通过开展打土豪等运动,很快筹集到5万多元军饷。对于当时军费缺乏的红军来说,这是一笔巨款。如何利用这笔钱?考虑到红军初创时期,没有统一的军装,于是统一红军服装的建议成了主要思路。

由于当时长汀县城里的布料都只有白布,而白色布料制作出来的军服显然不利于行军打仗时的隐蔽,于是,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与染布坊联系,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工人和一家专做军装的裁缝厂组织起来,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后称“长汀红军被服总厂”)。 厂里的20多位裁缝师傅实行两班制,每班8小时,日夜加班赶制,十几天后,终于制作出了4000余套统一规格的灰色红军军装。

关于红军帽的设计,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史料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刘伯承调入红军学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比较般配。他还找来负责总务的杨至诚给提提意见,杨至诚看了草图后也赞成小八角的想法。于是,杨至诚买来布料,赵品三负责剪裁成型。帽子由赵品三自己手工缝制,顶上缀上一颗红五星。后来考虑到衣服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杨至诚就照这个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