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革命情缘系列故事—— 陈仲平在广东松源六甲中学成立“澎湃社”

时间:2023-07-02 来源:龙岩电视台

1932年春,陈仲平所在的广东梅县松源六甲中学在新学年开始之季,聘请了两位进步教师:一位叫王建良,是体育教师,松源本地人,大革命时期受过革命影响,有进步思想,敢作敢为;一位叫李菊生,是在马来西亚从事革命活动被当局驱逐回国,任学校训育主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域,按照常规,学校的训育主任是由国民党员担任,但松源六甲中学系地方自办,不是公立,而且校长有进步思想,所以让李菊生当了训育主任。

陈仲平主动与两位新聘的教师接触,特别是王建良,几次促膝谈心后,他们的思想形成一致。陈仲平便向王建良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王建良非常高兴,他们很快成为知心朋友。从此,在李菊生、王建良两位老师的帮助、掩护下,陈仲平在松源地下党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王建良是当地有名绅士的侄子。王姓为当地大姓,掌握着松源党政军的经济大权,陈仲平能够依靠王建良的有利条件组织活动。不久,陈仲平与王建良研究决定,由王建良出面组织发起了半公开的读书会“澎湃社”,寓意纪念彭湃。陈仲平平时待人和善热情,喜欢阅读课外书刊。比他小五岁的同学王子英与他志趣相投。陈仲平对王子英说:“体育老师王建良要组织追求进步的秘密学习社团‘澎湃社’,你愿意参加吗?”王子英立刻表示参加。“澎湃社”成立之时,成员有陈仲平、王建良、王玉清、王春风、王宝钦、王华、王子英等人。

“澎湃社”的主要活动是推动课外的读书学习,介绍和推荐进步书籍,召开讨论会,畅谈读书的收获和体会。王建良的藏书中有鲁迅、郭沫若和蒋光慈的进步文艺作品,还有《洪水》等文艺杂志。学校图书馆也有一些进步小说,如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士敏土》,美国作家写的《石炭王》等,最具吸引力、影响特别大的是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短裤党》等作品。在阅读文艺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会员阅读通俗的社会科学书籍。陈仲平还利用自己和苏区的联系,将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红星》《布尔什维克》等刊物带到松源,给进步青年阅读。这些刊物影响很大,收到很好的效果。读书会的集体活动,有时在树林里,有时在松源桐树坪大坟边进行。主要是畅谈学习情况,交流读书心得,交换读物,也谈学校师生的思想情况和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聚会时间在一小时左右。读书会还将苏区的宣传品和红军快报等寄给松源的开明绅士,或在晚上张贴到热闹的新圩、老圩、交通要道。

陈仲平通过“澎湃社”读书活动,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澎湃社”成员由最初的六七个人发展到十五六人。而读书活动不仅提高了读书会成员的思想觉悟,还团结了各个方面的群众,为之后发展党组织创造了条件。

整理人:陈淑如 审核:邓泽村 栾振芳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