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 昔日“红色小莫斯科”红旗不倒 如今“大陆阿里山”上党旗飘扬

时间:2023-07-07 来源:龙岩电视台

漳平市永福镇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旗不倒之乡”美誉,朱德、邓子恢、魏金水、谭震林、伍洪祥、胡少海等曾在这里战斗过。龙车、后盂、新坑、岭下、西山等村都是革命基点村,其中龙车村则是漳平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次革命暴动、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曾被人们誉为闽西革命的“红色小莫斯科”。


这里曾是闽西革命的“小莫斯科”

1928年夏秋之交,漳平永福龙车村游宗汉、陈世鉴等一批热血青年,在龙岩后田做工期间,受到当地农民武装暴动的影响,提高了革命思想觉悟,经邓子恢、郭滴人等闽西早期革命领导人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8月,邓子恢、郭滴人到龙车具体指导筹建党组织工作,成立了中共龙车支部,并建立了龙车革命赤卫队。

1929年红四军出击闽中,龙车人民和赤卫队员在红四军进驻永福的胜利形势鼓舞下,决定举行武装暴动。9月1日,龙车暴委会总指挥陈世隆到永福,向朱德军长汇报龙车革命暴动准备情况。9月2日,在朱德的具体指导下,龙车赤卫队兵分两路,冲进地主住宅破仓分粮,烧毁田契债约,没收地主财产,分给贫穷农民。龙车革命暴动胜利后,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和一、三纵队进驻龙车村,帮助中共龙车支部组建和扩大地方赤卫队伍,赠予龙车赤卫队1挺机枪、2支步枪,并留下2名红军干部协助和指导地方武装工作,成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分田斗争。

1930年,龙车暴委会改为龙车苏维埃政府,召开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率先领导发动群众开展分田斗争。

1935-1936年,红八团和游击队在龙车先后进行三次整训,总结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保卫苏区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使部队在政治思想、军事技能和游击战术运用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反对敌人第一期“清剿”斗争取得胜利,起着重要作用。

红八团和游击队离村后,地方反动势力卷土重来,龙车村群众经受了国民党和地方团匪的移民并村和烧、杀、抢“三光”政策的摧残,敌人无数次向革命基点村进行包围、进攻、搜山,血腥镇压。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龙车人民表现出为革命胜利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敌人搜捕红军、游击队计划破产,保卫了苏区的革命胜利果实。

在革命战争年代,龙车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这块红土地上,红旗始终不倒,直到全国解放。龙车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牺牲,该村先后有3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为革命牺牲100多人。

龙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游林洲说,该村已投入500多万元,正全力推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以‘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模式,不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龙车村以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园”模式,做好“党建红”“产业兴”两篇文章,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202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9年,龙车村采取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率先成立第一个土地流转专业服务合作社,现有社员137户,流转土地800亩,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创新实行薪金、股金、分红金、公益金、运转金“五金”收益分配模式,走出一条“资源运作、土地流转、产业增收、共商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已完成100亩智能温室大棚建设,种植台湾圣女果20亩、油画吊篮10亩、红心猕猴桃130亩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销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目前,智慧农业产业园“一园七区”格局已形成,形成集“红色教育培训、特色水果种植、亲子休闲采摘、高山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水果产业园基地。


党旗红遍“大陆阿里山”

近年来,永福镇以“深化红领行动,争当红土先锋”为总抓手,积极创建“大陆阿里山党旗红”党建品牌,助推“大陆阿里山”两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龙岩示范样板。从2016年起漳平台创园连续6年在全国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目前漳平台创园已入驻台资企业76家,前来创业就业的台农600多人,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中国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

永福镇按照市委关于“大陆阿里山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要求,逐步打造龙车农业公园—台品樱花茶园、同心园—永福花卉中心—两岸融合馆为精品线路的“大陆阿里山”党旗红学习教育基地。

该镇建立“漳平市委—台创园区党工委(永福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全力推进“台湾特色小镇”、台缘山庄文旅夜游等34个项目建设,构建“区域化+联席会议”党建联盟模式,发挥核心景区区域化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共同体,引领推动核心景区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同时,开展“五大融合”提升服务水平:组织融合,推行“党工委+台商合作社”服务模式,创新“党支部+台企(茶园)”嵌入模式,进一步发挥台资企业联合党支部作用,目前有25名党员长期嵌入车间(茶园),在生产一线上服务台企。新坑村党员吕海靓,20多年来深入一线服务台品樱花茶园,在茶山的日常管理、采茶季招工等事宜上为台商排忧解难。封侯村前任党支部书记陈明泉卸任后依旧蹲点尚顺农场为台商服务……通过激活党员的红色基因,让党旗飘扬在“大陆阿里山”上。产业融合,打通“全要素”生产圈,建立“我来跑”服务队,通过服务卡“点单”等式服务台企。人才融合,采取紧缺人才组织选、实用人才一线育、专业人才政策留等方式,已有7名台籍专家纳入省级科技特派员,2名台湾人才获省台湾高层次人才荣誉,2名台湾青年获评茶艺师中级职称,1名台湾青年入选龙岩市第五届“龙岩工匠”名单。社会融合,组建台创园司法服务中心,为台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办理。开展“择优聘任”,特邀台胞调解员9名,聘请台商李志鸿担任管委会副主任,选聘12名台胞河长和11名乡村振兴顾问。情感融合,为台商台胞打造“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和谐之家”。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永福镇党委书记许赐江说,为增强乡村振兴活力和对台服务整体水平,该镇开展“多对一”服务台商企业。各级党支部党员挂钩台企,解决台商台胞在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困难和问题,集思广益助力台企持续健康发展。

为更好地解决台商与当地群众关于山林权属、生产经营、用工劳务等各类矛盾纠纷,永福镇先后设立“大陆阿里山”法律服务中心、台创园司法服务中心等机构,聘请台商为调解员、联络员,组织政法干警“送法进企业”,引导帮助台胞合法生产经营。

许赐江说,永福镇通过产业带动,积极推动台创园与地方共同发展,成功举办十二届樱花文化旅游节,拉动了茶叶、花卉等销售,也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等三产的发展,累计吸引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0多亿元,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

最早来到永福创业的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庆说:“漳平台创园有今天的发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在这系列优惠措施帮扶下,很多台商们从‘零’开始,有了现在的规模发展。”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