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何叔衡绝地突围血沃中华

时间:2023-02-21 来源:龙岩电视台

□ 王坚 文/图

    又是一年春来到,汀水悠悠悼英魂。2023年初春,来到崇山峻岭包围的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登上牛子仁岽,俯瞰汀江岸边的山岭沟壑,在时空深刻的缝隙中,追寻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烈士最后的生命旅程。

苏区建政呕心沥血

1921年7月,时年45岁的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与瞿秋白等人进入中央苏区。同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1932年2月兼任临时最高法庭主席,成为红色政权的首任“首席大法官”。

何叔衡忠于使命,敢于较真碰硬。任职期间,根据群众举报,经过缜密调查取证,上报中央批准,依法惩处了犯有严重贪腐事实的瑞金某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瑞金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景魁,打响了苏区反腐的第一枪。1933年11月,群众举报“全苏大会工程处”总务厅主任左祥云等人联手贪腐。何叔衡奉命成立专案组,历经数月深入调查,证据确凿后,下令扣押审讯左祥云。1934年2月13日,最高法庭在中央大礼堂召开公审大会,由何叔衡宣读审判书,左祥云及有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惩处。办案期间,何叔衡曾受到威胁恐吓,颇有“硬颈精神”的何叔衡却坦然地说:“身为执法干部,要排除干扰,没有胆气和硬劲儿,就难以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

1934年10月,中央决定留下项英、陈毅、何叔衡、瞿秋白等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夕,何叔衡请林伯渠夜谈道别,把自己女儿何实山手织的毛衣赠予林伯渠,林伯渠感而赋诗《别梅坑》。何叔衡曾对董必武说:“如有可能,我愿从军。”他还说过:“我跑路要比你强些,我准备了两双很结实的鞋,脚上穿的还半新……”何叔衡与好友们一一道别,亲自把谢觉哉送回驻地叶坪。何叔衡把自己使用多年的怀表和小钢刀送给谢觉哉留念。何叔衡终日辛劳,脚上只有一双旧鞋。因为化装需要,时任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李六如转送给何叔衡一双皮胶鞋。何叔衡轻叹一声,道声珍重,不禁泪湿衣襟。

绝地突围血沃中华

随着斗争形势的恶化,中央留守办事处决定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分散突围,与永定张鼎丞会合。何叔衡一行从瑞金进入福建长汀的四都山区,与留守当地的福建省党政军领导会合。1996年冬,笔者曾专访护送何叔衡一行转移突围的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队队员严碧书,老人回忆——

“1935年2月22日下午6点左右,在四都小金村,省苏保卫局侦察部高寿康部长把我们召集起来开会。保卫队员都是清一色的棒小伙子,人手一支长枪、一支短枪,子弹也装得满满的。保卫局廖局长命令我们30多个党团员,一定要把5位‘中央工作人员’安全护送到永定张鼎丞处。并宣布由中央来的‘丁头牌’队长带队,要求我们一定要服从他的指挥,谁违抗命令就枪毙谁。

“我们借着夜色掩护出发。事先侦察得知,白军宋希濂36师已经渗透到附近村镇,我们将要路过的濯田镇驻有匪兵正规军,在水口村驻有民团武装,所以我们非常小心,晓宿夜行。23日白天在白水寨休息了一天。何叔衡年纪大,一路受冻感冒体弱,眼睛又近视,行动缓慢。保卫队长下令用黑布蒙着一盏马灯,为何叔衡引路。24日晚上,何叔衡发烧走得更慢了。好不容易走到露潭村,前面就是汀江河,天色已经透出一点微明了。有些当地出身的保卫队员建议在露潭歇脚吃饭。丁头牌认为当地保卫队员熟人多,容易走漏风声。下令趁群众还没有起床,抓紧时间渡江。

“几个尖兵赶在前面先试水深。四周静极了,只听得见哗哗的流水声。我们找了处水浅的滩头,开始过江。河水冰凉刺骨,他咬牙坚持,在保卫队员的搀扶下过了江。到了对岸,大家擦干水迹,穿上鞋袜,继续前行。走到庙子角(地名)附近,迎面看见一位肩扛锄头的中年男子。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多人的武装队伍,那个男子肯定很好奇,这下难保不泄露行踪。队伍紧张行进,到了外小迳村,有人提出在此休息做饭。我心里一直不踏实,这里离水口只有五华里,那里驻有民团‘义勇队’,我们应该走出越远越安全。可我说不上话,队伍一夜行军,饥寒交迫,几个护送对象更是疲惫不堪。丁头牌下令歇脚做饭,大伙散开。

“事实很快印证了我的预感。就在端起饭碗时,‘啪啪’两声枪响,哨兵鸣枪示警。大伙扔下饭碗操枪上膛,迅速形成战斗队形,掩护‘工作人员’转移。哨兵说看见敌人扛了旗,从枪声判断,绝对不止当地的义勇队。后来才知是敌钟绍奎保安团一个营开大船送粮到水口,听到密报就一路追赶包抄过来了。我们沿着狭长的山谷向南撤退,冲到内小迳时,大家讨论建议兵分三路,瞿秋白一路向东,何叔衡一路向南,邓子恢一路向东南,保卫队员分组掩护突围。偏偏这时候,丁头牌转了一个致命的‘弯’。他手里的勃朗宁‘乒乓’两枪,刚分散的几路人马又回到了原地。丁头牌指着右侧一座山头说:‘这座山地势险峻,于我有利,我们可以据守拒敌。’我和一些本地的保卫队员大叫不妙,这座山叫牛子仁岽,是一座独头岭,背后就是悬崖。追兵一到,没有退路。可谁也不敢不听,廖局长军令在先,必须绝对服从丁头牌指挥,我们只好往牛子仁岽上冲。

“战斗很快打响,双方交火近两个小时,‘义勇队’的团丁都是当地人,山势地形熟。偷偷从蛇峡山谷绕到了我们的背后。钟绍奎的保安团从正面仰攻,义勇队在背后断了退路,情况万分危急。等在山后的义勇队看见瞿秋白和两位女干部冲下山,团丁一窝蜂拥上去抢劫,抢走了瞿秋白身穿的皮袄,搜走了他随身带的‘西纸’(白区用的钱币)。钟部匪兵不一刻追赶而至,把瞿秋白押走了。邓子恢是闽西人,常年在山区活动,惯常看山势走山路,他在保卫队员的掩护下,趁机杀出了重围。

“何叔衡实在跑不动了。他不愿拖累别人,要我们向他开枪。我们当然不会这样做,几个人挟起何叔衡又跑。慢慢地敌人开始往山顶悬崖处压缩。何叔衡脸色苍白,乘我们喘息之机,一把夺过警卫的手枪想要自尽。警卫员急忙护住手枪,何叔衡脱开控制,纵身跳落了悬崖,我们失声大叫。敌兵又近,我们匆忙用一块石头压在何叔衡跳崖的地方……”

山花洁白哀思无限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年长的参会者。他从一名晚清秀才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在中央苏区被誉为“反腐先锋”“红色管家”。毛泽东曾给予他高度评价:“叔翁办事,可当大局。”“何胡子是苏维埃的一头牛。”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在何叔衡殉难处寻找烈士遗骨。但因当年这里山高林密,豺狼出没,人们只在姜窝顶上的山崖找到了一盏锈蚀得只剩下金属骨架的“美最时”牌马灯(后送交文物部门)。从捡到的马灯和义勇队团丁的口供看,何叔衡最后的归宿就在这片开满白色野姜花的绚烂山谷。为了纪念“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烈士,196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小迳村的山头上,建起一座5米多高的纪念碑亭,碑文由“苏区五老”之一的董必武亲笔题写“何叔衡同志死难处”。2016年12月24日,时值何叔衡烈士140周年诞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何叔衡烈士纪念碑落成暨何叔衡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梅迳村举行。

英雄无语,天地有情。从汀江东岸到牛子仁岽,短短3公里的崎岖山道,这是先行者绝境突围的生死之路,也是赤胆忠心追随主义真理的攀登之路。何叔衡的生命旅程从这里走向了终点,但他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却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关链接

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 。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