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堂堡

时间:2022-04-27 来源:龙岩电视台

(沈定炎) 穿行在蜿蜒盘旋的山区公路上,在青山绿水间搜寻,仿佛顷刻之间,那沉默的山岭丘壑,在我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毛泽东早期革命足迹——龙岩市永定区堂堡镇。这个位于永定西北部的贫困山区古村落,被重重的大山密林围绕,平添了几分神秘和雄浑。90年前的革命风雨岁月中,远道而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来到永定区堂堡镇,从此堂堡各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时至今日,许多堂堡人仍在津津乐道毛泽东进入堂堡发动工农革命活动、指导工农革命实践的点点滴滴。

居易楼是永定区堂堡镇河坑村的一座百年土楼建筑,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它高大的楼身矗立在高山脚下,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进退自如,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它成为红四军领导人毛泽东的临时住所。

1929年5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举攻打龙岩城,接着又相继攻打坎市、湖雷和永定县城。28日,红四军第二、第三纵队挥师湖雷。下午向堂堡镇进发。当晚到达 ,分兵到堂堡镇河坑、村中、下村一带活动。晚上毛泽东就住在河坑村居易楼。不过,当时村民们都不知道他是毛泽东,只知道他叫杨先生。据史料记载1977年8月,时年78岁的原河坑工会主席沈凤金回忆,山高地远的河坑很早就有党的地下组织,他的弟弟沈凤贤在1926年前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定早期的革命领导人张鼎丞、阮山等经常在河坑一带开展秘密活动,因此很快成为可靠的红色堡垒。沈凤金清楚地记得,杨先生当时是骑着一头骡子来的,住的房间红军用粉笔在门墙上写着“杨先生室”,同来的还有贺子珍。

据史料记载时年居易楼村民沈培昌(现已去世)向来访调查人员反映,后经沈培昌夫人王金莲(现已93岁高龄)证实:1929年5月28日杨先生来到居易楼时当时他已经9岁,能记得许多事了。杨先生穿的是一身灰布衫,当晚住在居易楼的善庆堂。因为是在雨季,身上还披了簔衣,到家就把簔衣解下挂在屋柱上。吃过晚饭,毛泽东就在善庆堂召开了由当地干部和群众参加的小型座谈会。大人特地叮嘱沈培昌说,杨先生要开会,小孩子不能吵。毛泽东同志善于走群众路线,一到堂堡,就在居易楼召集部分群众座谈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

据史料记载时年82岁的烈属沈福维向前来访调查人员反映:当时杨先生到达堂堡河坑的季节是在农历五月份,还没有割稻谷的时候。农田的黄瓜已经成熟,篱笆架上到处都是清脆多汁的黄瓜,十分诱人。天气炎热,一路行军的红军战士汗流夹背,经领导同意摘下了农户的十几条黄瓜,同时把一块银元放在瓜棚下的石头上。第一次看到红军的堂堡群众,都把这事传为佳话。据史料记载当时79岁的熊彬兰老人回忆说:杨先生住在居易楼期间,她亲手打了一双布草鞋送给他,可是杨先生自己舍不得穿,又转送给部下了。当时,闽西革命先驱张鼎丞也随同杨先生一起住在居易楼。张鼎丞住在二楼一间大房,杨先生住在二楼顶角的一个房间,房间外面有个木板铺的大晒台。这个晒台在“大集体时期”因堆放稻谷失火,后来拆掉成平地了。红军在居易楼住了两天,每天都把地板扫得干干净净的。走的时候,杨先生还问大家家里有没有丢失什么东西。

若干年后,当村民们知道当年的杨先生就是毛泽东时,沧桑百年的居易楼从此获得了一份特殊的荣耀,这番与伟人的偶遇也成为堂堡人民共同的骄傲。化名杨先生的毛泽东在居易楼里还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就“党的工作范围”展开讨论。这次会议焦点集中在红四军前委是否管得太宽了、权力是否过于集中?是否包办了下级党部的工作,代替了群众工作?前委是不是书记专政,有无家长制倾向?要不要成立军委?这些问题直指要害,会上双方争论十分激烈,未能统一意见。尽管因当时军情紧急,会议无果而终。但无疑是一次探索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事关人民军队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是古田会议的"演习",由于民国时期的堂堡曾隶属湖雷区管辖,所以被称作“湖雷会议”。这个称谓一直被现有的党史资料沿用,但其真正的会议地点就在堂堡镇河坑村居易楼这一史实是经过专家认定的,也可称为“居易楼会议”。

1929年8月7日,毛泽东再次化名“杨先生”和夫人贺子珍由红四军肖克纵队栗裕连队护送下,再次从上杭大洋坝经永定虎岗进入堂堡。毛泽东再进堂堡,这次是堂堡的一所私塾学校“竹林馆”。

竹林馆位于堂堡村中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当地赖氏先祖吉岩公所建。这是一座二层楼的土木结构四合院式学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这里地点相对僻静,背后有好几棵百年大樟树和一片茂密的竹林,门口有一口山泉水井,还有几口鱼塘。现存竹林馆的大门两边的一副行书对联:“竹对高峰堪架笔,林前屏案好作书。”可惜后来毁于“文革”,只留下门额上的“竹林馆”三个大字。这一对联现已恢复原样,毛泽东饱读诗书,文人气质浓厚,这座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客家乡村学堂,正迎合了他诗人般的情怀。在这里,他一边读书看报,一边和当地思想进步的文人畅谈交流,一边夜以继日调查研究、一边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未来之路。

史料记载时年88岁的堂堡乡下村村民、原40团老兵沈汝洲说,他大伯沈义光、二伯沈汉光都是红军烈士,据其二伯母孔四兰生前讲述,毛泽东在竹林馆时不但和劳苦群众打成一片,和堂堡的一些知识份子更是交往频繁,结成忘年交。“杨先生(毛泽东)是大学问家,他在堂堡很注重听取知识分子的意见、建议。家住堂堡河坑村壁子上的沈梅南老先生,早年外出求学,参加了国民革命战争,后来回乡以教书为业。1926年10月北阀军进入永定后,他积极宣传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政策,组织秘密农会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成为中共堂堡特支委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9年10月被推选为堂堡(第二)区赤卫队大队长。沈梅南在堂堡威望很高,不但在生活上对毛泽东夫妻照顾周到,平时也经常和毛泽东座谈,探讨革命斗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史料记载在竹林馆学堂教书的赖德轩先生(原名赖承先)当年正好30岁,他的夫人孔金梅19岁。赖德轩是堂堡村中竹头下赖屋人,早年外出在永定坎市教书,期间认识了邓子恢,走上了革命道路。杨先生(毛泽东)再进堂堡,上级指示赖德轩和孔金梅夫妻负责接待杨先生(毛泽东)、贺子珍夫妻,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8月10日,龙岩白土、永定坎市的反动民团闻讯而来,赖德轩夫妻掩护毛泽东一行向合溪转移。途中情况危急,躲进一个山洞。因为婴儿啼哭,孔金梅用乳房堵住孩子的嘴巴,孩子因此窒息而死,毛泽东等人才得以化险为夷。这件事情堂堡一带的群众都知道。

1929年10月,赖德轩任中共堂堡区(第二区)委委员,1931年11月邓子恢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后,调赖德轩任中央政府财政部科长。1935年赖德轩在江西瑞金铜砵山的游击作战中牺牲。丈夫牺牲后,孔金梅在瑞金、宁化、长汀一带坚持地下斗争,为了躲避反动势力的追杀,后来在宁化泉上出家为尼。全国解放后,邓子恢指示寻找孔金梅的下落。1957年,孔金梅请宁化泉上的地方干部代笔写信给毛主席和邓子恢,中央收到信后,派人到泉上看望她,并送来了慰问金。1959年,邓子恢在龙岩接见孔金梅,并请她去北京安享晚年。孔金梅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不愿意给政府添麻烦,又回到了宁化泉上普光寺。她谢绝了中央政府的生活费,在普光寺一直生活到1998年去世。堂堡的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不少,毛主席和堂堡结下深厚情缘,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与毛泽东有在堂堡调查研究和革命实践有很密切的关系。”

1929年9月下旬,毛泽东的疟疾病在永定湖雷石坑名医吴修山的调理下渐有好转后,又从歧岭牛牯扑经湖雷上湖的黄沙坑再次来到堂堡。这次毛泽东还是化名“杨子任”,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再次下榻堂堡中村赖屋的“竹林馆”。期间,他念念不忘党和军队的前途命运,了解和分析国内国外形势,一边疗养身体,一边深入堂堡的河坑、三堡、寨下、朱罗等地,组织开展革命斗争,指导土地革命实践。竹林馆距离居易楼仅数千米,居易楼女主人王金莲说“杨先生”再次来堂堡住在竹林馆,还去过居易楼几次,每次去大家都很高兴,像欢迎自己的亲人一样,堂堡乡亲们都说“杨先生”重感情、不忘旧。

1929年10月,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成立了中共堂堡区(永定第二区)委,阮维周任区委书记,范振明、许康克、许永亮、赖德轩、沈梗清、徐明高等任区委委员。毛泽东在堂堡期间,亲自指导培养发展了一批当地的进步青年投身革命,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共有党员120多人。同时成立了堂堡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由廖林通、阙达彬、沈洪顺等担任,下设军事、肃反、文化、财政、土地等委员会。在红四军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堂堡革命群众焚烧地契、债约,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并先后建立了堂堡、三堡、香溪等乡苏维埃政权。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堂堡涌现了一大批革命骨干。阙海凤,1900年4月出生于堂堡赛智背头湖,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铁匠为业。同年夏在赛智创办红色兵工厂并任厂长。1929月5月跟随红四军参加红军。1931年3月因“肃社党”运动中在虎岗遇难;阙树槐,1905年出生于堂堡三堡枫山下,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月5月,红四军入永后任三堡乡赤卫队队长,后任永定游击总队大队长、独立团连长。红军主力北上后,任闽西红3支队支队长。1937年1月8日在坎市寨背炉反“清剿”战斗中牺牲;曾一凡,1905年出生于湖雷溪口,1925年参加革命,曾任溪口党支部书记,后任堂堡特支委第一任书记。1929年5月后,历任溪口乡苏维埃主席,永定区(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等职。1930年下半年调任闽西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报》任总编辑。1931年因“肃社党”运动在虎岗遇难;廖林通,1904年出生于堂堡下村赤坎,1929年任堂堡(第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因“肃社党”运动在堂堡遇难;沈义光,1910年出生于堂堡下村,1929年担任堂堡乡少先队队长,1930年扩红加入红12军,因战伤治愈后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教官,1935年在长汀水口与敌作战中牺牲;沈汉光(沈义光二弟),1929年参加红12军,1931年因“肃社党”运动在虎岗遇难;1935年沈凤贤因“肃社党”运动在虎岗遇难。堂堡河坑村沈开荣曾经参加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被授予“共和国大校”,建国后曾任江苏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逝世)。在党和红军的光辉旗帜下,堂堡人民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为创建中央苏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永定堂堡、红旗不倒,展望未来、党旗飘扬。这块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深深浸染的红色热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9月堂堡镇(乡)下村村成为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2021年6月堂堡镇河坑村被推荐为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在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途中,堂堡儿女无限怀念当年的“杨先生”(毛泽东)。山川无语忆伟人,领袖音容刻心间。杨先生(毛泽东)进入堂堡播洒革命火种,艰辛探索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中国发展道路回荡在堂堡山水间,那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每一个风雨清晨,在黑暗中求索、逆境中奋起的每一次思想迸发,已经成为永定堂堡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来源:闽西新闻网)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