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熔炉烈焰高 ——永定区湖山乡半初坑革命基点村简史

时间:2022-07-29 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讯  半初坑基点村是永定区湖山乡杨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闽粤两省永定、平和与大埔三县交界的偏僻山区(原属平和县管辖、解放后归永定管辖),崇山峻岭,林荫路险,银岽山下,是闽粤两省的界山,地形险要,与三溪、洋竹里基点村临近。
  1928年8月底,张鼎丞、卢肇西根据中共闽西特委的指示,率领五十六、五十七团出击象湖山,就曾到半初坑活动,半初坑群众李锦妹等热情接待红军。
  1929年10月,因敌人“围剿”,平和县委机关转移到象湖山洋竹里,半初坑群众又积极为革命同志打探消息、送情报,掩护机关安全。李锦妹等革命群众经常为革命队伍送米、送菜、送情报、帮助护理伤病员、洗衣服、上山采草药等。
  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结束后,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大埔、永定、平和三县反动武装千余人大肆“清剿”象湖山半初坑等革命基点村,半初坑革命群众的房屋被烧毁,财物被抢空,为抓革命群众接头户,敌人还放火烧毁山林。敌人的烧杀抢没有吓倒半初坑革命群众,他们在李锦妹带领下,一如既往支持革命。
  1932年春,五坎地区的革命斗争处在严重困难的时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为恢复象湖山地区的革命工作,特派陈其昌、李田等同志到三溪、半初坑等地开展革命工作,得到李锦妹等革命群众大力支持。
  1933年,平和县委在象湖山建立了里佳、桂竹洋、三溪等三个党支部,半初坑属三溪党支部,钟高升担任三溪党支部书记。从此三溪、半初坑的革命活动更加蓬勃开展。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此后,半初坑人民群众转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他们继续配合红军游击队开展反“清剿”斗争。
  1935年5月,原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朱森叛变,带敌人到象湖山基点村搞“移民并村”,大肆摧残革命基点村和接头户。针对敌人“清剿”的部署和手法,半初坑人民群众根据象湖山党组织指示,在三溪、桂竹洋、洋竹里等偏僻乡村建立游击基点,依靠群众,坚持开展艰游击战争。在此紧急关头,刘永生、李赤标等带领永东游击队在三溪、半初坑、桂竹洋、洋竹里、里佳斜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不断打退敌军的进攻,并组织群众不断粉碎经济封锁和“移民并村”的政策。在此期间,半初坑革命群众大力支持游击队,为游击队提供钱、粮、米、菜,打探情报、帮助护理伤病员、洗衣服、上山采草药等。
  1936年4月,熊兆仁带领红四支队第三大队在沈积禄带领的象湖山游击队配合下,在三溪、半初坑革命基点村一带活动,帮助半初坑革命群众修盖房子等,并带领游击队袭击里佳民团。8月,张达辉、张全福受永和靖军政委员会的指派,到半初坑及象湖山的里佳、大象湖、三溪一带开展活动,进一步打开象湖山的斗争局面。同年11月,国民党对游击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期“清剿”。此次“清剿”,粤军比中央军更加狡猾残暴,大搞欺骗宣传。根据新的斗争形势,同年底,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等领导人到三溪、半初坑等基点村活动,指导象湖山的反“清剿”斗争,从而为夺取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半初坑人民又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6月,罗炳钦等领导人又来三溪、半初坑等地活动,指导象湖山发展党员,重建党支部工作1940年后,胡伟在象湖中心小学以教师身份做地下工作时,经常到三溪、半初坑等地,同上级领导人联络活动。
  1942年5月“南委事件”发生,同年11月,根据新的斗争形势,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领导人李碧山专程前往象湖山向党组织传达中央南方局关于停止党组织活动的决定,以及在党组织停止活动后仍要遵守的“十大原则”。上级党组织认为,象湖山是永和埔交界的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于是,特指定象湖背头畲地下党支部书记李辉与上级联系,以便及时反映湖山里佳、桂竹洋、三溪、半初坑等地的情况。此后,又坚持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8月27日,中共闽粤边委在三溪银岽山水尖山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在新形势下的斗争策略。会议期间,李锦妹同三溪村钟高升、邱杯妹等接受领导安排送米、送菜,协助做好会议的后勤保障工作。接着边委领导人李碧山在三溪村召开洋竹里、里佳、桂竹洋、大象湖、三溪等地党支部书记会议,传达银岽山水尖山会议精神和部署会后工作,李锦妹带领其他革命群众和接头户同三溪村革命群众和接头户一起为会议办理伙食并站岗放哨。此后,半初坑又继续支持闽西支队、湖山工作团、武工队在湖山地区开展游击斗争,为湖山的全境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