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赤告村

时间:2023-03-07 来源:龙岩电视台

□ 程璧晖 程千荣 陈胜华 文/图

赤告,位于长汀县濯田、四都、策武三镇交汇处,山高岭峻。它是濯田镇羊赤行政村所在地,距县城30公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它是长汀的红色沃土,一个当时人口不足70人、以程氏族人为主的小自然村,有2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他们紧跟共产党,投身革命,不怕牺牲。这里,走出了2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军师级干部、1名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有7名革命烈士、10多名“五老人员”,还有未能列入烈士名册的先辈……


星火在这里点燃

赤告程氏与曾是省苏所在地四都的程氏姻亲关系紧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执委程朝远的父亲程步松,妻子郑伯娓,是四都上焦村人;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程朝章的父亲程步林,妻子王氏是四都同仁村凹背人;老接头户、通讯员程步财的妻子高氏是四都下赖村人;烈士程朝圭的妻子廖氏是四都鱼溪村人;革命烈士程步森的妻子廖氏是四都同仁村人。由于姻亲关系,赤告人逢年过节和墟天都要去四都探亲、赶集,由此,与“红”结缘。

早在1927年,程步松的女婿、四都下赖村的赖兴银,当时就是四都下赖村一带的党组织负责人,他利用“看风水地理、扎纸马灵屋”等职业掩护,到羊赤一带山区从事秘密工作,经常在岳父程步松家落脚。1928年冬,在赤告村的“新厅下”成立秘密农会组织,推荐程步松担任农会会长。程步林既担任村长,又是秘密农会的骨干。为做好工作,他们和村里的几个兄弟组成地方儿童团、游击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创建苏区、发展苏区、保卫苏区的战斗。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其中。如程步林负责与“红色四都”建立秘密联络通道,以销售大米为掩护,与县城程家大院“程亮和酒庄”的堂兄程震老板联系合作,既延续族亲关系,又共同开展工作,城乡互动,把优秀青壮年输送给组织,他自己就先后将四个儿子朝选、朝申、朝章和朝全送去当工农红军和游击队;程步财学得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十里八村都很吃香,他为人谦和,善结朋友,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又强,利用职业之便与各村适龄青年接触,向青年人讲红军爱人民的道理,从而动员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和游击队。

从1929年至1934年的五年时间里,赤告村就输送了4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


赤告子弟参加红军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挥师入闽。3月11日晚,红军进入长汀第一村四都楼子坝的姜畲村。革命火种开始席卷闽西大地。

赤告,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弹丸之地。1929—1933年间,几乎每年都有赤告子弟参加红军。

据程朝章之弟程朝全老人回忆:“19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全村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水口桥上,欢送程步炳、程步森、程朝圭和程朝养参加红军。早晨7点,一行4人沿着村中的官道,迎着秋风向前走着。快到水口时,他们停下脚步,回过头,向哺育他们成长的父老乡亲深深地鞠躬:‘乡亲们,再见了,我们一定能再见的’!”程步炳之妻刘二嫂、程步森之妻廖嫲和程朝圭之妻廖新人一直默默地送到上地自然村的缺背凹,看着丈夫的身影消失在乡间小路尽头,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村里。

据村里的老一辈人介绍,参加革命的乡亲中有6人在长征中牺牲,却没有记载资料可寻。程步炳、程步秀、程朝申、程朝圭、程朝健、程朝廷和程步森等7人,新中国成立后,均被评为革命烈士。参加革命的赤告子弟中,涌现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执委程朝远,还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程朝先和程朝章。

程朝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濯田暴动后,汀南各地纷纷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程朝远先后担任区、乡苏的干部。后来又担任区、县少共书记。由于工作积极,被上级选送到江西瑞金中央党校学习深造。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程朝远成为福建省苏35个执行委员之一,并担任少共福建省委书记。

程朝章,1930年7月参加红军,1933年任第一军团团部通讯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解放军营长、团长。参与莱芜泰安、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和解放上海、进驻福建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28军教导团团长、副师长,建阳军分区副司令员,龙溪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

程朝先,1932年1月参加红军,在瑞金红军大学任特务员、校部通讯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40年7月受命组建八路军四纵队司令部直属骑兵连,任连长。1946年9月任华中野战军九纵骑兵团参谋长, 1949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二十五团团长,率团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蚌埠空军二十师六十团团长、烟台中央后勤部汽车九十一团团长、山东潍坊市兵役局局长、四川江津军分区参谋长等职。

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出去参加革命,留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摆在程步林村长面前的最大难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赤告村民紧密团结、守望相助,创造了奇迹——

程步林带领大家在“新厅下”右前方(村中央)筑建土楼,白天和晚上都安排人在这里站岗放哨,一旦有情况,就吹响海螺号,村里人听到号声就往山里转移。他还将自己的房子作为秘密交通站和游击队活动场所,组织起一群半大孩子成立游击小队,为当地革命武装送情报、送粮食。


妇女挑起持家重担

赤告的男儿们投身革命,留给妻子们的则是漫长等待。在当时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她们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维护家庭,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1934年春节过后几天,程朝章的母亲王氏和程步炳、程朝申、程朝圭、程步森的妻子,带着她们亲手缝制的布鞋、煮熟的鸡蛋、年糕和地瓜干等,徒步去100公里以外的江西瑞金,寻找在红军部队的亲人。她们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到达长汀县汀州镇,得到汀州“程家大院”的五姑婆和表兄弟毛铭新的热情款待,安排她们吃住,第二天到达瑞金。此时,红军正准备第五次反“围剿”,大部分红军部队都提前向南转移,以至于她们没能同自己的亲人见面。

下面是一组笔者在今年春节期间采访的记录——

“爷爷程朝申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时,膝下已经有两个孩子。奶奶只能自己挑起家庭重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饭煮好了,就下地干活,种田、种菜。每天晚上洗衣服,切煮山上采来的猪饲料。奶奶是个劳动好手,农耕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程朝申的大孙子程千如回忆说。

“程步炳和刘二嫂是我的爷爷奶奶,程步森和廖嫲是我的叔祖父母,兄弟俩共同操持一个大家庭,生活尚可。1933年爷爷和叔祖父参加红军了,当时,我祖叔婆的儿子刚满月,我奶奶已有了身孕。为了生计,妯娌俩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祖叔婆廖嫲主内,洗衣、做饭、带孩子、弄猪食等;奶奶刘二嫂主外,犁田、耙田、插秧、打谷子等。到1934年春,我的父亲出生,为生活所迫,奶奶坐月子还没满月就得下地干活。农忙时,把孩子带到田头,放在簸箕上,任由蚊虫叮咬也无法顾及。是她们坚强地撑起整个家。”程步炳的孙女程二莲说。

“我的爷爷参军闹革命时,已有两个孩子了。奶奶廖新人当时无法理解,‘好,你撇下我和两个孩子,我就不信,人会被尿憋死,没你我就弄不到来吃。’奶奶心情豁达,性格开朗,人缘极佳,家里的农活大家都主动帮着干。”程朝圭大孙子程千化回忆。

为让革命后代健康成长,全村男女老少守望相助,谁家有困难,都自觉互相帮忙。

程朝章的侄儿程天成回忆:“我的祖母王氏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天天不亮,祖母就第一个起床,接着大家都起床,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祖母开朗大方乐善好施,自己家有20多亩茶山,每年产100多斤茶油,好大一部分送给红军革命家庭,三头牛在农耕期间也任由大家使用。”

1938年春耕插秧时节,一天晌午,村里响起海螺号的急促号声,国民党的散兵游勇进村了。参加红军的程朝栋的妻子高氏听到号声,丢下秧苗拔腿就往预备的避难点跑去,忽然想起自己的孩子还在路旁的大箩筐里,赶紧冒险返回,半道上正好碰上值岗吹号的程朝文抱着她的孩子飞奔而来……

如今,革命烈士程步炳、程朝申、程朝圭和程步森的后代,每家都有20多人。后代中,有军人、公务员、教师等,他们说起先辈的峥嵘岁月和革命故事,充满了自豪,红色基因正代代相传。

致敬,红色沃土赤告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