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闽西红军学校的黄埔系

时间:2023-07-07 来源:龙岩电视台

□符维健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曾经说过:北伐时期,国民党有个“黄埔”,我们现在要办一个“红埔”。新旧军阀很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虽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但为战胜敌人,也必须要办校、治军,学习战略、战术,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

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建设人民军队军事院校的实践和探索。1929年11月下旬,红四军由东江返回闽西。在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新泉整训的同时,12月初,红四军随营学校设于龙岩新罗大池,并在此改为红军学校,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委。这是红四军第一次由军地双方共同举办,有固定场所,红四军首次使用“红军学校”的名称,为军地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

军校的创建离不开优秀的教官。在红军学校创办之初,便注意使用黄埔系教员。总队长谭希林便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

1930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闽西向赣南转移,红军学校留闽西继续办学。因学校归闽西特委领导,易名为闽西红军学校,1月底由大池迁到闽西特委所在地龙岩城、省立第九中学内。谭希林任校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

谭希林(1908—1970),湖南省长沙市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1929年后历任红四军随营学校总队长兼教育长,闽西红军学校校长,红二十一军代军长兼第一纵队司令员,闽西新红十二军参谋长兼三十四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红军大学地方干部营营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第32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0年3月,闽西红军学校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 4月10日,学校改名“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 校长蔡升熙(蔡未到职,改为贺沈洋),政委邓子恢。

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总队长贺沈洋,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到苏联学习过,1930年底任红十二军军长。

经过黄埔系教员严格的教学,闽西红军学校的学员成绩提高很快。

刘亚楼(开国上将)经过4个月的红校学习,考连长毕业连闯三关。毕业后,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两个月以后,被任命为第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营长兼政委。

刘忠(开国中将)在回忆中写道:我经过这样的严格的锻炼,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变成军人,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政治水平有了提高,学到了些军事知识,普通话也会讲一点了。在毕业时各项考试成绩均良好,特别是实弹射击,全校学生中我是第一名。校领导鉴定我可任排长职务。

从红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和未入军校的龙岩赤卫队员,在毛泽东给闽西留下的军事人才邓毅刚的领导下,在随营学校和实战中进一步成长。

邓毅刚(1904—1932),湖南汝城人。1925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后,在红四军任连长、营长等职。1929年3月起,先后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龙岩县赤卫大队大队长、闽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团长、红九军军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等职。1930年9月被选为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调任红三十五军军长。1931年10月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1932年2月不幸在瑞金九堡战斗中牺牲。

战火硝烟,历经血与火的考验,闽西成为红军故乡,将帅摇篮。新罗有近万名子弟兵参加了红军,经历了长征和北上抗日的重大牺牲,走出了两位开国中将,五位开国少将等20多位省部级领导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