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会议:民主建政的丰碑

时间:2023-11-03 来源:龙岩电视台


永定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金谷寺) 胡家新 摄

■ 胡大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源头可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立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即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1928年8月中旬,永定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简称溪南会议)在永定金砂金谷寺召开,成立福建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建政、法制建设的先河。1929年7月在中共闽西一大会议上,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民主意识与日俱增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

1923年以后,马列主义在闽西、在永定广泛传播。接着,龙岩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创办革命刊物《岩声》,永定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创办革命刊物《钟声》。随着革命真理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民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

永定的农会、工会(主要是刨烟工会和篷船工会)纷纷成立。永定,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1926年初夏,福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在湖雷镇上湖雷上南村万源楼成立。1927年11月,中共永定县委在金砂公学成立。其间,永定其他地方党的基层组织也纷纷成立。中共永定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使永定劳苦大众有了主心骨,革命斗争从此有了方向。

1926年冬,原北洋系军阀曹万顺以支援北伐军为名,乘机派捐派款,敲诈勒索。张鼎丞带领溪南数百名学生、农民,浩浩荡荡地开到县衙门示威请愿,迫使曹万顺答应免去4万元的所谓捐款。随后,张鼎丞在溪南区各乡村组织了农会,形成了反帝反封建和减租减息的浪潮。

此后,溪南区各个乡都举办平民夜校,以识字、唱山歌、演话剧等形式宣传革命真理。共产党人号召穷苦百姓行动起来,闹翻身求解放,做天下的主人。

在此基础上,中共溪南区委以“防匪自卫”为名,在各乡村建立了秘密的半军事化武装组织——铁血团,举行宣誓仪式,夜间进行军事训练。这支农民武装后来发展到数千人。

民国时期的溪南区,位于县城周边,包括今金砂镇、西溪乡、仙师镇、城郊镇、稔田镇(后划入上杭县)。当时,溪南区的广大民众,尤其是金砂乡的农民,不仅大部分耕地被住在县城内的地主豪绅霸占,而且深受国民党当局和军阀的压榨。城外的工农民众与城内反动势力历来针锋相对、水火不容,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许并不多见。

1928年1月,张鼎丞首先要求县政府豁免冠婚丧祭屠宰捐。但当局不仅拒绝这一请求,而且扬言要派兵捕人。张鼎丞立即率领1000多名男女老少直奔县城示威请愿。县长和驻军团长吓得被迫同意“暂时予以豁免”.。这次斗争,使群众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3月上旬,张鼎丞有组织地领导了“借粮度荒”斗争,发动缺粮和无粮的农民向地主借得一些粮食,从而帮助群众暂时解决了一部分困难。但到了三四月,春荒问题仍未解决,张鼎丞又进一步领导“分粮吃大户”的斗争,迫使地主分粮给农民。溪南农民斗争的胜利,使金丰、湖雷等地农民群众受到鼓舞,也纷纷起来开展斗争。

此时,溪南广大劳苦大众的民主意识达到了空前的强烈,从而为举行大规模的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召开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政权、实行武装割据,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与群众基础。

1928年6月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定爆发了福建革命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农民武装暴动,史称“永定暴动”。

暴动之后,在张鼎丞、邓子恢的领导下,暴动队伍回到溪南地区,成立了福建第一支红军部队(一个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在溪南地区进行土地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中央苏区最早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

永定暴动,直接催生了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当时,溪南广大民众最迫切的愿望是尽快分配土地。

1928年7月,时任永定暴动总指挥、中共闽西临时特委组织部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张鼎丞与时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宣传部部长邓子恢,一面组织军民抗击敌人的侵袭,一面着手解决广大农民呼声最高的土地分配问题。

张鼎丞接受邓子恢的建议,经过调查研究,试点分田。取得经验后,张鼎丞、邓子恢立即在溪南区的上金、中金、下金(属金砂)、西一、西二(属西溪)、兰岗、七坊、龙岗、三连、东溪、龙门、兰华、书秀(时属金砂)13个乡分别召开了群众大会,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大会选举产生了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等主要领导人及62名出席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各乡设执委5~7人,常委3人,候补常委3人。

1928年8月,中央苏区最早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永定县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金砂金谷寺召开。大会由张鼎丞、邓子恢亲自主持。

这次史无前例的大会,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设执委9人,常委5人,候补常委5人。由溪南区委书记廖德修兼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内设财政与经济委员会、肃反委员会、土地没收与分配委员会和青年局等机构。

永定县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还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裁判和肃反条例》《婚姻条例》等法律法规。其中,溪南《土地法》是福建最早的土地法,也是中央苏区的第一部土地法典,比其他苏区早4个月以上。

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周边还有10余个乡也相继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乡苏维埃总数达到23个。

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影响深远,对于保障人民行使民主管理职权作了有益尝试,极大地推动了永定县工农兵政权建设。

至1929年底,永定全县湖雷、堂堡、合溪、城关、古竹、湖坑、岐东、月流、高陂、坎市、培丰、田地等12个区123个乡先后举行了民主选举,召开了区乡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不仅废除了反动派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旧制度、旧法令,更主要的是标志了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的利益得到新制度和新法令的有力保护。

溪南《土地法》的立法实践过程,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早在1928年7月间,邓子恢就带领区、乡干部反复征求广大群众对分田的意见。而张鼎丞除了参与调查研究外,还以主要精力率红军营抗击敌人的进攻。

邓子恢把卓坑源、上金古木督和樟塔村作为主要试点村,不厌其烦地召开了很多有中农、贫农、雇农等各阶层群众参加的分田座谈会,征求分田意见,创造了一整套土改分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永定溪南区土地法是邓子恢富于策略思想的多谋和张鼎丞坚持实事求是的善断相结合,反复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晶。

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后,区、乡苏维埃政府以保障工农民众的权益为宗旨,坚持实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在全国首创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溪南土改分田办法,使溪南全区2万多农户分得了土地,解决了群众“渴望得到土地”的问题。

溪南分田经验,后来在中央苏区全面推广。

溪南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在溪南分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民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革命热情更加高涨。

溪南区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剥削阶级的旧制度、旧法令,标志着永定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得以第一次翻身,做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主人。民主建政,溪南区劳苦大众成就了祖祖辈辈的梦想!

溪南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开展土地改革,除了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外,就是始终坚持民主办事、民主建政、民主立法。张鼎丞说,就是“走了民主道路”,就是把集中多数人意见作为苏维埃政府开展工作的根本理念。

民主建政薪火相传

1929年10月至1935年12月,永定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先后召开了8次。除第一次代表大会参照溪南区的经验和方法选举、召开外,第二次至第八次代表大会均按《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条例》执行。

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由民主推举办法产生。其中,由各乡选派农民代表若干名,县各行业工会(主要是刨烟工会、篷船工会)选派代表若干名,各地赤卫队、中央红军选派兵士代表若干名。

1929年10月26日,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湖雷镇下湖雷庆兴寺召开。大会通过了《永定县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宣言》和《十大施政纲要》。大会成立永定县苏维埃政府,选举阮山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此后,至1935年12月,永定还先后召开了7次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案等,选举产生新一届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为巩固和发展永定苏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具特殊意义的是永定县第八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5年12月中旬,永定县第八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西溪乡华国下村召开。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和教训,确定了进一步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策略。大会选举范钦洪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这一年,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的第二年,也是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最为艰苦的一年。这次大会,也是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唯一的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意义非同寻常。

面对国民党重兵的残酷“清剿”,永定县第八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仍能胜利召开,实属难能可贵。这次大会,鼓舞了坚持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永定红军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对夺取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永定溪南区走来!历史充分证明,永定溪南区开创的民主建政的道路,为历次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福建乃至全国苏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系龙岩市永定区文博研究员)

  = 相关链接 =

永定溪南区苏的分田办法和经验

1928年7月下旬,张鼎丞、邓子恢在金砂的卓坑源土地庙,召开了有经验又熟悉土地情况的金砂老农民张登荣、张占兴、张荣招、赖寿钦、张桂增、谢道元、张豪林、张华先、邱子钦、刘美华(女)、谢梅兰(女)、张文亮、谢鉴招、谢祥永等代表(这些代表包括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充分讨论,明确分田的政策方法,大致如下:所有土地都应拿出来分配,只有中农自耕土地多一点不动;土地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贫农、中农一样分;分田以乡为单位分配;分田的界线,应按照各乡农民原来耕种的土地,归各乡农民分配,在外乡的耕地归外乡去分配;按各乡原耕土地抽多补少,不要打乱平分;山林归各乡各村公有;水利灌溉按照旧例,水随田走,不公平者,个别调整。

溪南区苏维埃政府依照这一政策,首先在金砂的古木督、卓坑源、樟塔三个村作试点。古木督的分田试点工作,首先建立了没收分配土地委员会的领导机构,接着召开各种会议,向群众宣传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分田方法,然后由土地委员、贫农团和老农进行全乡的土地调查和人口登记,最后各户派人到田头落实,张榜公布,再召开群众大会表决通过,发给土地证,正式享有各人分得土地的所有权。古木督村庄分散,土地错落在七沟八梁之间,分田难度较大,但由于分田方法简便,不到10天全乡就结束了分田试点工作。

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随即在全区推广“抽多补少”的分田办法,不到一个月,全区13个乡约2万人口,就胜利完成了2万多亩土地的分配工作。分田结束后,区苏在金砂邹公庙召开分田胜利庆祝大会,宣告溪南区农民第一次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