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革命情缘系列故事—— 谢毕真在广东松源组织开展党员工作

时间:2023-08-31 来源:龙岩电视台

谢毕真(1916—2019),男,出生于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乡(现为象洞镇)光彩村。1935年春,他在其母校象洞小学任教。1937年春参加中共领导的“中华抗日义勇军”,在象洞乡成立抗日义勇军小组,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粤赣苏区坚持游击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武平象洞区委书记、梅蕉武边委组织部长、广东梅县松源区委书记、梅县县委组织部长、副特派员。建国后,任中共龙岩地委宣传部长、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部处长、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等职,晚年担任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谢毕真于1940年6月开始,先后在广东梅县松源区委、梅县县委工作,担任松源区委组织部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副特派员等职务,“南委事件”后也一直未离开梅县。

1940年上半年,处于国民党统治后方的梅县地区,形势日益紧张。中共梅县中心县委领导的《梅县民报》被国民党强行封闭之后,当地的青抗会、妇抗会、学抗会等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也随之被迫解散。面对这日益严重的形势,梅县党组织进一步贯彻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执委扩大会精神,切实执行党中央关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方针,县、区委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6月间,在杭、武、蕉、梅地区,撤销了梅蕉武边委,撤退有被国民党逮捕危险且已暴露的地方干部,重新组建松源区委和武平象洞区委。梅县中心县委调熊钦海任松源区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免去谢毕真原边委组织部长兼象洞区委书记职务,调任松源区委组织部长。

谢毕真到松源后组织开展党员工作,详细了解党组织情况。研究对每个支部的党员进行审查,对坚定可靠、党性较强、能长期坚持斗争的党员,照常过组织生活;对少数入党动机不纯、组织观念薄弱、自由散漫、表现不太好的党员,则停止联系,但仍分配可靠党员经常了解情况,有的则作为同情分子;重新划分和调整支部。

在暑假期间,谢毕真先后整顿了田心、满田、寺边、横江下、官田坑、宝坑等6个支部和隆文总支。暑假毕业走了几个学生党员,留下一两个党员和校长黄清宇分别由谢毕真和熊钦海单线联系,不再建立党支部,党员独立活动。对在各个学校以教书为职业掩护的教师党员,也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以充实各支部的骨干。这时,由梅县中心县委建立和领导的梅县新生印刷厂也作了撤退。在印刷厂工作的温广基、郭建康两同志由中心县委调回松源。中心县委还调来一位从兴宁撤退的教师林锦源(林静中),分配在联立中学当教员,由谢毕真单线联系。为了工作方便,谢毕真介绍了学生党员刘耀奎与之认识,以便他们在必要时工作上互相配合和照顾。此时,青抗会、妇女会为适应逆转的形势都停止了活动,寺边的妇女合作社也撤销了,但有党员工作的学校所举办的妇女夜校还坚持着。

谢毕真来梅开展党员工作后,经审查、整顿,全区尚有党员70余人,教师与农民党员各占一半,停止联系的约有30多人。他和熊钦海逐一参加各个支部会、小组会,传达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向党员进行教育。在谢毕真的努力下,松源区的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整理人:杨易凌 审核:邓泽村 栾振芳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