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的写作背景及其浅析

时间:2023-09-17 来源:龙岩电视台

刘路永 书

■ 张佑周

1929年10月初,在离开红四军前委,几乎踏遍永定、上杭山水,罹患疟疾重病,遭遇国民党兵追杀,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大难不死的毛泽东到达刚被朱德率部打下的上杭县城,养病条件好多了,心情舒畅。重阳节前夕,他写下一首如今闽西人民耳熟能详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是毛泽东经历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这年3月中旬,他与朱德、陈毅率红四军第一次入闽,攻占长汀。5月,红四军再度入闽,“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三打龙岩,夺取永定。然而,红四军军事上的胜利却没有平息内部关于路线问题的争论。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公民小学召开。会前毛泽东再次向前委建议,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的办法达到统一认识,解决红军建设中历历在目的主要问题,以进一步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会议由陈毅主持,他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于是有代表对毛泽东、朱德二人提出许多意见,甚至批评毛泽东大权独揽,搞书记专政、家长制,“不服从中央指示”等。陈毅不仅没有阻止一些过火的批评,反而也批评朱、毛常吵架。毛泽东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并落选前委书记,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

1929年8月初,毛泽东失望地离开红四军前委,携夫人贺子珍在粟裕率领的红四军警卫连护送下,跟随刚参加中共闽西一大的闽西特委军委书记张鼎丞、军委委员卢肇西等人离开上杭前往永定,在永定虎岗、高陂、堂堡、湖雷、抚市、岐岭、陈东、合溪等乡镇一边养病,一边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十几个乡村。8月21日,毛泽东化名“杨子任”(老百姓称他“杨先生”)携夫人贺子珍在粟裕和卢肇西等人的护送下到达金丰大山深处的岐岭牛牯扑,在华兴楼和青山下竹寮“饶丰书房”居住了下来。

9月17日,恰逢中秋节,国民党金丰乡民团及大埔县保安队共600多人,气势汹汹地向牛牯扑发动突然袭击。身患疟疾的毛泽东危在旦夕。岐岭乡党支部书记陈兆祥果断委派忠实而又健壮的牛牯扑赤卫队员陈添裕、陈奎裕、陈万裕兄弟护送毛泽东往陈东乡雨顶坪撤离。陈添裕“倒穿草鞋”,背起“杨先生”一路狂奔,翻山越岭10余里,终于脱险,到达金丰大山另一个山村雨顶坪,与先期到达的贺子珍会合。

毛泽东在永定养病期间,陈毅去了上海,朱德代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独自挑起领导指挥红四军作战的重担。一方面他对红四军党内出现的重大思想分歧和原则性争论尤其是所谓“朱毛论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逐渐认识到毛泽东观点的正确,“朱毛”不能分离;另一方面他率红四军五千将士,一举挫败闽粤赣三省敌军的“会剿”,继而又攻占号称“铁上杭”的闽西重镇上杭,红四军发展到七千人,一时兵强马壮,军威大振,在闽西核心地域站稳脚跟。病中的毛泽东闻讯觉得振奋的同时,也十分思念朱德和其他战友们,急切地想回到战斗生活中去。

1929年10月初,身体逐渐康复的毛泽东离开永定,取道合溪前往上杭。一路上,盛开的野菊花、金针花和其他许多不知名的黄色野花盛开。烂漫的山花感染了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到达上杭县城时,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于是他写下了《采桑子·重阳》,表达了诗人战友重逢后复杂而又兴奋的心情。

离开战友们两个多月,毛泽东经历九死一生,不仅罹患重疾,还要躲避国民党兵的追杀。因此,年仅36岁的他在《采桑子·重阳》词一开头就慨叹“人生易老”,悲从中来。然而,作为战士的毛泽东没有就此消沉,因为斗转星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天长地久的。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像一年一度的秋天劲风一样,红四军一定能重振军威。于是,当亲密战友朱德率红四军打下“铁上杭”,在永定养病的诗人毛泽东立即闻到“战地黄花分外香”。他坚信,虽然时值仲秋,秋风劲吹,但万里霜天很快就会到来,春光明媚的日子也离自己亲自参与创建的红四军不远了。他决定重返红四军。于是,在朱德召开过红四军“八大”之后,他带病前往上杭,住进著名的临江楼。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