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 用活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时间:2023-12-07 来源:龙岩电视台

牛牯扑毛主席纪念亭全景。 卢鸣浪 摄

永定暴动旧址(金谷寺)外大门。 胡家新 摄

 刘永良

永定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心枢纽。永定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创造“三个第一”:全国首创土地分田成功经验——溪南苏区土改分田办法,并颁布《土地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红色审判机构——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裁判处),即共和国人民法院的前身;中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信用合作社。在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共青团汤湖支部;第一个红色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第一支红军部队——溪南红军营;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溪南区红色割据区域;革命基点村266个,居全省第一。

红色,是永定一张闪亮的名片。

近年来,永定在革命文物保护中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将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之姿,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

在保护上添力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一条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在金砂镇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的展陈中,有一句气势非凡的口号,令人过目难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党中央与各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长江线、北方线、南方线三条最主要的秘密交通线。

这其中,绵延3000多公里的南方线——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色首都”江西瑞金的秘密交通线持续畅通,长达5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200多位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还运送了6000多担苏区紧缺的物资,同时传递了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

近年来,永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宣传利用工作,在做好保护、挖掘的前提下活态传承和开发利用,不断擦亮“苏维埃血脉”红色品牌。

在2015年6月开设“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的基础上,永定区编制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及金砂红色小镇保护利用规划》,完成了区内中央红色交通线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形成了伯公凹入闽第一站组团、永定红色交通线核心组团、溪南名人旧居组团、高陂红色小镇组团、虎岗红色机构组团等5个组团规划,可研立项总投资5.14亿元。

2023年6月30日,总投资12444万元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及金砂红色小镇提升项目的重点子项目——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建成对外开放。由“序厅”和“关山千里关山月”“绝密使命绝密道”“红色信仰红色路”“丹心向党丹心诚”及“尾厅”等6大板块组成,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是永定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成果之一。以此为代表,永定区已梳理出革命文物1253处(件、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0处(包括国保2处、省保15处、县保66处,未定级的有57处),其中城郊镇伯公凹交通小站、合溪乡孟良公祠交通中站2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砂暴动策源地“金谷寺”、中共永定县委旧址“金砂公学”、溪南兵工厂旧址邹公庙等15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永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在挖掘上善为

让红色文化“立”起来

在永定区湖雷镇上南村,屹立着一座这样的典型客家土楼宅第,名为“万源楼”,外观虽普通,但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的诞生地。万源楼旁设立了“初心楼”,展陈永定乡村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如今,这里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色文化资源,穿越历史,照亮未来。2020年以来,永定区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修缮专项补助资金近5000万元,加快实施红色文物修缮工程,滚动实施维修保护计划。在充分挖掘、保护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永定区以丰富灵活的形式,根植“红”文化,做好时代“新”传承,打造出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传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为丰富中央红色交通线研学内容,永定区在开设电报机操作、摩斯旗语、学唱客家革命山歌等项目的基础上,开发抄写红军标语、“分田分地真忙”等项目,逐步形成“党校干部培训+客家土楼家训家风+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党性教育培训和研学旅行精品。

把世遗土楼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串点成线,形成一批精品研学旅行线路。2021年5月,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群入选全国“建党百年 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永定区委与省委党校、古田干部学院等签约设立现场教学基地,开设了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的“热血浇灌的红色血脉”、永定暴动策源地金谷寺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金谷寺”、张鼎丞故居的“一段残墙、一座丰碑”、牛牯扑红色教育基地的“闽西小井冈”、归侨女英烈陈康容故居的“爱国归侨女英烈,感天动地陈康容”等主要现场教学点及教学课程,初步形成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培训、展览、体验等于一体的产品体系。

为再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光辉历史,永定区以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伯公凹“一盏明灯、三块银元、七位英烈”为题材,成功创作演出首部大型红色题材话剧《信仰》,该剧至今演出80余场次,观众达3.5万多人次,成为一张响亮的红色名片。

组织出版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研究》《苏维埃血脉: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纪实》等红色文化作品,摄制专题片《摧不垮的地下航线》、微电影《血脉》等。编写出版了《红旗不倒·江山永定——永定红色故事精编》(中小学版),向永定区中、小学生赠阅,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在利用上创新

让红色品牌“靓”起来

“保护和挖掘红色资源,最终目的就是要从红色资源中找到初心、认清使命,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加以升华,使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灵‘罗盘’,让红色资源的‘源动能’能够发挥够、发挥足。”永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定区制定出台加快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产业发展8条措施,从支持红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支持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8个方面予以明确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把红色资源与商圈经济、旅游文化等要素相结合,让红色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

金砂镇西田村以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的形式推进项目。西田村流转112亩土地,引进农业公司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包括生产永定菜干、黄鳝立体种植养殖、有机水果采摘等。

岐岭镇借助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做好“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融合文章。去年来,该镇在倾力打造下山、湖河、井下、龙湖、蒲山“五村联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同时,积极推动牛牯扑林下经济、湖河食用菌、内坑高山茶、竹联高山蔬菜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5个。推动传统竹加工产业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开发横甲土楼,加快建设更加出彩的红色幸福新岐岭。

伯公凹交通站所在的城郊镇桃坑村蜜源植物丰富,外来蜂种侵蚀较少,养蜂历史悠久。为带领农民致富,桃坑村探索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抱团发展模式,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23户,目前已线上线下销售蜂蜜6000多斤,为农户增加收入1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不断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厚植红色文化底蕴,用足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资源滋养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信,让广大农民从中汲取乡村振兴中所需的精神力量,让红色文化的成果、产业兴旺的结果与人民群众共享。”永定区相关负责人说。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