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红军银元

时间:2023-12-07 来源:龙岩电视台

邹善水 文/邹秀生 供图

壹圆面额的银元,现今在民间也许仅值几百元钱,而连城县北团镇大张村村民邹秀生珍藏的两块银元,其价值早已超出了市场流通的价值。因为它是秀生的爷爷邹发保珍藏下来的传家之宝。

这两块不同版的银元与90年前红军在大张村的军民鱼水情谊有关。

大张村坐落在连城与长汀交界处,原名大坑源村。狭长的村子里居住着100余户500余人口,距离县城30多公里,与北团镇的张地井、到湖及长汀县肖岭、马罗等村相毗邻。以前,仅有到湖、马罗两村有山路相通,十分闭塞。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虽然山高路险、气候偏冷,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的“红色摇篮”。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进入大坑源村,队部设在村口三角屋桥上,开展革命活动。据村里的邹富发老人回忆,红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进入大坑源村,不扰民,不进民居,队伍在村口三角屋桥与邻桥山上红豆杉树周边树林中露营。

“后来村苏主席邹传身一户一户摸底登记,动员群众让出房间给红军住。”邹富发老人回忆说,邹玉水厅内和8间屋住了30多人,大堂屋邹南阳家住了30多人,祠堂里住60多人。大队部改设在邹南阳院内左侧小楼上,那里至今还有30多条红军宣传标语。

时任工农红军汀东游击队支队第一大队长王涛文是长汀县新桥乡新桥村人,年轻英俊,没有半点官架子,带头睡稻草地铺,吃地瓜、南瓜等杂粮,对老百姓亲热和气。开始几天,村民根本不知道王涛文是个官儿。红军士兵们白天帮村民担水、劈柴、打扫卫生,一到夜晚,就分班在上、中、下三个自然村里巡逻、站流动岗。王涛文经常带人到村民家中开座谈会,访贫问苦,遇到特别贫困的农户,还会掏出一些钱塞到主人手里。

邹富发老人说,住在大堂屋的红军,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白天去山上训练,晚上十来个人聚在一起开会比划地讨论着什么。村民常会用竹编的土箕挑来刚挖的新鲜番薯,送到厨房给红军吃。王涛文都吩咐伙房要过秤,当面付清钱款。

据原籍宁化曹坊改嫁到四堡镇双泉村的百岁失散老红军、地下交通员巫金秀健在时曾说,红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与宁化曹坊游击支队保持密切联系。当初巫金秀常化装成挑柴女或药材生意人,从宁化曹坊出发,将许多密件或做经费的苏维埃银元密送到大坑源村的红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部。王涛文会在亲自验点后出具收条交给巫金秀做回执。

邹传身健在时,常向村里的党员、干部讲述大坑源村的这段红色历史勉励后人。当年红军进村来到大坑源,村苏先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动员发动群众,让出闲房卸下门板铺上稻草给红军睡觉。红军第一次筹粮共筹集到50多担稻谷,村妇委会主席肖金姝组织20多位妇女连夜砻谷舂米,送到红军驻地的每个灶台去。还发动上年纪的妇女漏夜锤笋壳叶,搬出家里的稻草,编织草鞋2000余双送给红军。村苏还动员群众凑钱买了6头大猪,宰杀后送给村里驻扎的红军炊事房,焖大块肉,焖红米饭,焖番薯、南瓜,煮芋浆、葱头炒鸡蛋等慰劳红军。

那年重阳节过后不久,王涛文接到通知,结束驻训,立即向汀东县城(馆前)方向转移。由于村地下交通员邹发保、肖长凤夫妇经常以做小生意名义到山下北团、四堡等地垫钱为红军采买地瓜、稻谷或大米等粮食,队伍出发前,王涛文找到邹发保,从衣袋里掏出两枚银元与一纸欠条递给邹发保说:“这是你帮助买粮食的费用,尚欠你两元,待以后一定归还。”说完,便带领部队直往马罗方向奔去。

邹发保把这两枚银元称为“红军银元”,用心地秘密珍藏了起来,直到如今传到孙子邹秀生的手中。

红军留下的两块银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