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县电力工业发展历史回望

时间:2023-07-14 来源:龙岩电视台

伴随着历史的洪流,龙岩县(现新罗区)电力工业从解放前开始,从无到有,披荆斩棘,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龙岩县电力工业始于1935年,龙岩县商会招募商股5000光洋,购买一部英国造立式25匹马力的柴油机和发电功率10千瓦的直流发电机,在橄榄岭下创办“龙岩电气公司”。创建之初,由于缺乏电灯所需的各种器材,这些产品价格极为昂贵,使用的人并不多,公司经营惨淡,加之设备原始简陋,技术力量不足,经过一段时间公司便转卖了设备。

1938年,日军占领南京、上海后,又南下进攻福建。福建省政设厅决定把漳州电厂发电机组拆迁搬到龙岩,厂房设在龙岩县城中山街后城巷姑婆宫旁(现紫金大楼),安装英国制造的50匹马力和80匹马力的单缸卧式煤气机各一台,30千瓦和50千瓦的三线式直流发电机各一台。由于当时龙岩缺乏电力技术工人,发电机迟迟无法投入使用,经福建省建设厅总工程师介绍,龙岩电工界“第一人”邱士正前来从事电力安装工作,带来了熟练的安装技术。1939年7月,首台30千瓦直流发电机组试机安装成功,1940年2月正式发电,电压110伏,主要供城区商店夜间照明。同年冬天,第二台5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发电。

1942年下半年,龙岩龙门湖洋人张焕成在龙门独资创办巨轮水力发电厂,安装一台30千瓦的立轴水轮机,110伏直流送电,实际发电功率仅为7千瓦。由于当时设计师张锡安是土木工程师,不懂发电机原理,加上零部件短缺,电厂迟迟不能发电。后经永安一位独臂水电工程师重新设计,邱士正安装,龙岩县首座简易水电站在1943年发电。此后,邱士正先后参与了龙岩龙门水电厂、连城文川电灯厂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1952年,龙岩县归侨陈灼明向海外亲友募集资金,筹建龙岩白土电厂,邱士正再一次亲自参与建设,白土电厂在次年顺利发电,改变了东肖(白土)没有电的历史;1953年,经福建省工业厅同意,龙岩电厂扩充发电机设备,厂址选在龙岩水门路倪维祯祠堂,从顺昌县洋口电厂调进一台德国制造的100匹马力立式三缸柴油机,配置上海华生电器厂生产的76千伏安380伏交流发电机组,于1954年建成投产发电;1955年,福建华侨公司在溪南(现在染织厂附近)兴建一座蒸汽机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为400千瓦,利用龙岩本地无烟煤,成为龙岩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供电区域逐步扩大。从此,龙岩县的城区开始24小时供电。

1958年以后,随着龙岩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一部分中央和省属企业陆续迁入龙岩,社会用电量激增。为弥补用电紧缺问题,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把龙岩藉海外侨胞集股的侨资62.69万元,在龙岩曹溪中粉再建设一座电厂,一期3000千瓦汽轮机组于1962年正式投产发电,由龙岩地区水电局直接管理。1964年起,经龙岩县劳动局批准成立龙岩县机电安装队,10千伏以上设备由供电所负责管理,10千伏及以下由新组建的龙岩县机电安装队负责,招收的工人经严格培训后,从事电力设备安装、维修及城市街灯维护等任务。

电力的大发展过程中,变压器、高压油开关等重要设备的维修问题是一个薄弱环节。改革开放后,年近耳顺之年的邱士正又勇挑重担,组建检修班,利用龙岩后城巷大榕树下老电厂闲置厂房(即现紫金大楼)开展电力设备检修,并培养了一批电力技术工人,为龙岩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邱士正热爱祖国,积极响应龙岩县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向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的通知》,在1950年6月,捐出个人全部积蓄50万元,用于购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

(新罗区供电公司供稿,文字由龙岩文化研究会吴远平组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