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二区的星星之火 ——上杭县溪口镇茶排里村革命简史

时间:2022-04-01 来源:龙岩电视台

红土地网讯  茶排里位于福建省上杭县溪口镇(土地革命时为上杭东二区)东北部,是溪口镇石铭行政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据大洋坝罗氏族谱记载,该村是大洋坝千四郎公第16代商孙罗云凤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八日从石乾里迁移到这里开基建村的。1929年农民暴动时,该村有4户,13人。因为土地革命时东二区一带的革命火种由这里最先点燃,故这里有“东二区的星星之火”之誉。
  1903年,茶排里村贫苦农民罗积庆、张林金夫妇,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罗寿春。到了上学年龄,罗寿春在舅公的帮助下,进了石铭村一所私塾学校,后又到双溪铺回澜高级小学、广东蕉岭中学念书。1919年6月毕业后,先后在大埔县石上小学和永定县金砂小学任教。任教期间,在当地张鼎丞等一些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引导下,罗寿春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的书籍和革命的刊物,接触了新文化、新思想,并被派到广东参加了由毛泽东任所长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6期学员培训班学习。学习回来后,在永定先后参加了反抗北洋系军阀曹万顺及伪县政府的示威请愿和大埔县农民武装暴动。1927年7月,罗寿春在张鼎丞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东二区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2月,罗寿春担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兼北四区区委书记,与郭柏屏、傅柏翠一起,领导了蛟洋农民武装暴动。同时,东二区革命青年何登南、傅连勋、郑秋伍、罗传善、杨子岐等5人,也在蛟洋参加了武装暴动,由于在暴动中表现积极,斗争勇敢,经罗寿春、傅柏翠、雷时标等共产党员的介绍,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东二区第一批共产党员。
  8月下旬,罗寿春回到茶排里后,首先在教师和茶排里贫苦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在茶排里组织成立了东二区第一个秘密农会,茶排里群众纷纷加入。接着,罗寿春又向东二区其他乡村发展。他提着煤油吊灯走山路,串村户,向教师和农民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在各乡村创办农民夜校,组织秘密农会和武装暴动队伍,逐渐点燃了东二区农民中的革命烈火。
  1929年1月4日,罗寿春召集何登南、郑秋伍、傅连勋、罗传善、杨子岐等共产党员,在自己家里开会。会议在传达贯彻中共“六大”精神和罗明在庐丰召开的中共上杭县委扩大会议上的指示及县委对当前工作的决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东二区支部,选举何登南为支部书记,郑秋伍为副书记。这是东二区最先成立的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会议还决定在各乡村进一步开展革命活动,要求每名党员负责发展14名以上新党员。
  东二区党支部成立后,许多会议都在茶排里召开。有时,傅柏翠、雷时标也来茶排里指导东二区的革命斗争,与罗寿春和东二区党支部成员一起部署革命工作,茶排里成为东二区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
  1929年初,石铭乡以茶排里为中心,成立了秘密农会。4月,东二区党支部在石铭天后宫召开全东二区农会会员大会,正式成立东二区农民协会,茶排里全体农会会员出席了大会。
  1929年5月20日,茶排里群众在罗寿春的领导下,与石铭乡农民一起揭竿而起,举行暴动,打响了东二区人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
  5月30日,茶排里暴动队员在罗寿春的率领下,北上大和坑,与傅柏翠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会师后,茶排里暴动队员与石铭等村的暴动队员一起,又回到东二区的大岭下、莲塘里、石铭、合甲等乡村活动,在合甲进行整编。整编时,罗寿春把暴动队伍分成两组,一组编入红五十九团第三营,另一组则留在东二区活动。
  7月初,东二区党支部在石铭天后宫大坝里召开全区群众大会,成立东二区革命委员会,傅连勋为主席,罗寿春任党代表。当月,该村与桥下滩、大坑头、寨背、官屋、石乾里、圹背等村联合,成立了东二区第一乡(石铭乡)苏维埃政府。8月,召开东二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东二区委和东二区苏维埃政府,罗寿春当选为区委书记,区苏维埃主席由傅铭勋担任。
  1929年9月,红四军和赤卫队攻下上杭城后,上杭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上杭县苏维埃政府,罗寿春当选为执委常委。1930年3月18日和9月1日,在闽西第一届、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罗寿春两度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长。他在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的领导下,为发展闽西合作事业,统一财政、金融、税收,繁荣闽西苏区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4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集第二十六师、三十八师进攻东二苏区。红十二军二十四师一个营和代英县游击大队在石铭一带阻击敌军,双方展开激战。茶排里群众与石铭各村群众一起,帮助红军挖战壕,筑工事、烧茶水、做饭菜、抬担架、救伤员,支援了部队作战。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的党政军领导和红军游击队,在双髻山、灌洋山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在杭永岩边境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期间,为了扩大游击区域,建立和发展革命基点,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谭震林、杭代县军政委员会主席廖海涛等派熟悉该地区情况的石铭籍游击队员罗炳钦、杨仰林(代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杨怀林、罗炳芳等同志,以该山为中心,建立了茶排里等5个革命据点,成立了地下党支部和秘密游击小组。茶排里罗桂交参加了地下党支部和秘密游击小组,担任游击队地下交通员,经常为游击队侦察敌情,提供情报,购买物资,联络群众支援游击战争。
  1935年农历10月下旬,游击队员罗炳钦、杨怀林等受谭震林、廖海涛派遣,到石铭一带乡村做群众工作,隐蔽在大坑头村。
  有一天晚上,杭代县军政委员会主席廖海涛,率领游击队员5人,到茶排里召集石铭一带的基点村干部开会,伪民团包围了开会的房子。廖海涛发现后,率领游击队员和与会人员,猛地拉开前门,4只短枪一齐向守卫在前门口的敌兵开火,杀出了一条血路,安全脱险。
  事情发生后,茶排里群众不知道廖海涛等游击队员的安危。为了弄清实情,几位群众凑集了一袋笋干和一袋地瓜干,派人悄悄放在革命接头户黄大妈家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络点)的饭桌上,这样,既可试探游击队的情况,又可解游击队的燃眉之急。第二天晚上,一名游击队员悄悄来到黄大妈家,发现桌上放了笋干和地瓜干后,回山向廖海涛报告,廖海涛嘱咐游击队员不能拿群众的东西,要注意观察动静,了解真实情况。
  一连3天,茶排里群众发现黄大妈桌上的笋干和地瓜干一片也没有少。第四天傍晚,接头户陈大伯隐蔽在黄大妈家墙角边的树丛里窥望,被隐蔽在附近树丛中观察动静的游击队员巫先科发现。两人相见,十分高兴。当得知游击队没有伤亡,廖海涛就在附近,陈大伯迅速跑入黄大妈家,带上放在桌上的笋干和地瓜干,在巫先科的带领下,见到了廖海涛。看到廖海涛安然无恙,陈大伯十分高兴,即把笋干和地瓜干交给廖海涛,又伏在他的耳边告诉他,在村边的一颗大树下,还埋了一袋粮食和一包盐,廖海涛激动得连声道谢。
  就这样,茶排里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20年红旗不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