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红旗永不倒 红色基因代代传 ——以泽东楼(何凹头)为例谈因地制宜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

时间:2022-04-12 来源:龙岩电视台

(温舒婷  张雪英)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闽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革命遗址陆续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一些新的缅怀革命历史的纪念设施也陆续建立起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革命遗址这个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贡献。本文以永定抚市五湖村上寨泽东楼(何凹头)为例进行研究,浅析如何因地制宜有效保护与利用革命旧址。

一、研究背景与历史地位

泽东楼位于永定抚市镇五湖村上寨,地处抚市、湖雷、陈东边境的白叶湖岽山腰,海拔800余米,距离永定县城约50公里。泽东楼原楼始建于1896年,1936年被国民党兵烧毁。全国解放后,为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传承光荣革命历史,1951年由永定县政府全额拨款按原貌重建,永定县委经请示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同意,决定对该楼取名为“泽东楼”。

土地革命时期,泽东楼作为闽西最早的乡苏维埃政府之一——石岭乡苏维埃政府的旧址及办公、会议场所,1929年5月下旬,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解放永定县,成立了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同月,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委员谢献球(石岭村人)到泽东楼所在地的何凹头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泽东楼建立苏维埃政府。当时,何凹头村隶属今陈东乡石岭村,石岭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何凹头的张茂煌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红色政权的建立为指导石岭乡乃至永定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强的堡垒。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泽东楼是研究制订闽西游击战争作战方案地。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为首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闽西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间,陈东游击队司令员刘永生,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兼永埔县军政委员会主席郑树昌,副主席陈茂辉、江德贤、马发贤等人经常率领红军游击队在何凹头村安营扎寨,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消灭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指导闽西游击战争。

1936年,正是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国民党军为消灭红军游击队,发动了残酷的第四期“清剿”,仍然采取“驻剿”“堵剿”和“追剿”同时并用的战术,对革命基点村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移民并村政策。加上敌人得知毛泽东曾进驻该村,于是焚烧了小村庄所有的房屋。何凹头张茂煌家、张茂春的土楼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烧毁的。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该村曾6次被敌人强迫移民并村和烧杀抢掠,遭受严重摧残,但是全村群众一心向党,始终不屈不挠、坚贞不移。由于敌人残酷的封锁,红军游击队的给养十分困难,指战员们经常忍饥受冻。何凹头人民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支持和保护红军游击队。革命接头户张茂春当时任红军游击队的交通员,他与何凹头全村群众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舍生忘死,为红军游击队送粮、送菜、送盐、送情报、代购生活用品、站岗放哨、救护伤员。他们采用了“串担”装米、装盐的办法、即把竹竿内的竹节捣通,装进大米、食盐等后作扁担使用;采用了“双层桶”装粪、装米的办法,即把挑牛粪、猪粪的木桶改装成两层,底层装大米、蔬菜,上层装肥料作为掩护;还有“大蒲包”装米等20多种巧妙办法,穿过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把红军游击队急需的物品送到山上驻地。何凹头村人民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何凹头人民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领导。1938年3月1日,由闽西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党组织留下方方、谢育才、范乐春、魏金水、刘永生、马发贤、伍洪祥、吴作球、罗炳钦、马永昌等一批深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党、政、军干部继续领导闽西以及永定人民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反顽自卫斗争。何凹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坚持革命,为掩护领导人,为支持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泽东楼是中共“七大”会议精神传达地;是闽西解放方针的策划地,为闽西及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何凹头四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理位置优越,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年代,何凹头人民始终坚贞不屈、红旗不倒。泽东楼群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册的烈士有4位。石岭乡苏维埃主席张茂煌积极参加革命,主持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在陈东被杀害,敌人割下他的头颅挂在街上,并写上“支持革命者杀”。二弟张茂春(红军游击队交通员),长期为红军、游击队送粮、送文件、送药,由于积劳成疾去世,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三弟张茂荣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期间在东山战斗中牺牲。张茂春的儿子张万和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张茂春的妻子——革命接头户阮唐妈因支持革命曾多次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以致在场6岁的女儿被活活吓死,她的房屋被烧毁,财物被抢光。但是,她始终心红志坚,一直坚持革命到最后胜利。

何凹头人被敌人抓去的壮丁、妇女、儿童20人,被烧毁的房屋43间,被枪杀的耕牛16头、猪30头,被烧毁的纸槽(造纸作坊)6座,土地荒芜100亩,5户人家成了绝户。新中国成立时全村人口17户、50余人,比1935年减少了5户、10余人。

全村参加红军游击队的有15人,有革命烈士5人、“五老人员”5人。新中国成立后,闽西革命老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革命基点村被烧毁的楼房得以重建。

二、研究意义和成果

革命旧址主要是指近代来见证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奋斗历程和遗留下来的革命文化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等等,这些都是弥足珍贵,不可复制的文化产物,其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所以,有效地保护与利用革命旧址,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者调研期间,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何凹头泽东楼在中国革命中所处的地位及贡献,向世人展示了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年代,何凹头人民始终坚贞不屈、红旗不倒的历程。

本文作者曾参与撰写《泽东楼荣光》论文,2021年5月10日在泽东楼举行了闽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传泽东荣光 促老苏区振兴”座谈会。对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泽东楼的红色文化宣传体系进行了多方位探讨。本课题研究认为,红色文化象征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感染力强,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害的强有力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的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本课题深入探索泽东楼的红色历史文化背景,对意识形态主管部门进一步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为革命基点村的何凹头由于历史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在经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在泽东楼历史地位及贡献的凝练及开发、利用的研究比较薄弱。

(二)如何提高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的实践探索还不够。

四、对策与建议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泽东楼红色文化的研究,旨在保护和传承闽西红色文化旧址,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了解闽西革命土地。

(一)推进保护、利用和开发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研究,促进闽西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更大的支持,尽快成为龙岩市、永定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干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何凹头深处大山,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建议市、区财政及社会力量多投入资金,扩大、改造上山公路、革命遗址、遗迹及周边的基础设施维护。

(二)挖掘、整理相关资料,凝练出泽东楼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及贡献。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泽东楼,将其打造为全市大、中、小学生爱国主题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文化宣传基地。往成为我市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的路径进行探索。

(三)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客家文化融为一体,塑造一个具有研究、教育、休闲、旅游各种职能的现代、高端红色旅游大格局,对泽东楼及其周边空间进行保护与开发,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特色民宿。对泽东楼的周边部分空间进行革命旧址保护、改造,对其中的元素进行收集、提取、转换位设计资源,提升闽西特色民宿的品味和意境。将其打造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集教育、研究、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带动当地的经济消费,服务于永定区经济发展。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全国人大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何凹头村民们充分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苏区精神,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客家文化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具有研究、教育、休闲、旅游各种职能的现代、高端红色旅游大格局。“泽东楼”的光荣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今天,作为革命基点村的何凹头由于历史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在经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但何凹头村民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发展中,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元素,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上寨泽东楼被授予“福建老区革命遗址”“中共龙岩市委党史教育基地”等。(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