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林雨膏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3-10-12 来源:龙岩电视台


图为美山村渡口。

■ 林金庭 邓建芬/文图

1966年10月,龙岩县(现新罗区)第二批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红卫兵代表林跃鸿与同学邓利英,手持时任龙岩县副县长邓坤(邓子恢堂弟、邓利英之父)的亲笔信到邓子恢家中做客,问了邓子恢一个问题:龙岩赤美山(现新罗区苏坂镇美山村)的林雨膏是不是革命者?邓子恢肯定地回答:林雨膏是革命者。

早在1934年就去世的林雨膏,让曾任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邓子恢记忆犹新,林雨膏是何许人也?

林雨膏(1907—1934),原名林庆霖,曾用名林如春、林景清等,龙岩赤美山人,青年时期在漳州开南中学求学。1926年在漳州开南中学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秘密发展地下党员

当选首届中共龙岩县委委员

1928年,林雨膏回龙岩赤美山宣传革命,在家乡发展了林宗明、林汝金、林光永、杨士连、林代荣、林瑞福等6人为地下党员(其中林汝金、林光永、杨士连、林代荣为在册烈士,4人均为连级干部)。组织秘密农会和船工协会,并任集安乡农民协会主席。组织300多人的赤美山赤卫队,林宗明任赤卫队队长。

1929年2月,在龙岩县曹溪乡中甲新山村召开的第一次中共龙岩县党员代表大会上,林雨膏与邓子恢、郭滴人、谢国鑫、林一株、张双铭、张涌宾、张竹荣、陈锦辉等九人当选首届中共龙岩县委委员。

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配合红四军首克漳平

1929年5月22~23日,根据中共龙岩县委的安排,林雨膏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较强的岩东片的苏邦、大吉和白沙之赤美山,以赤美山赤卫队为主力,发动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并成立村苏维埃政府,林兴旺任赤美山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与全县同时进行的大池、小池、董邦等农民武装暴动一起被称为“龙岩民国十八年暴动”,震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根基,同时为配合红四军攻克龙岩起着重要作用。

1929年7月,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三省会剿”,红四军前委多次讨论应敌计划,7月19日在连城县新泉决定“二、三纵队和军部向漳平开,一纵队(包括四纵队)留在闽西散开”。根据前委命令,第二纵队8月1日离开连城姑田,经溪口(现新罗区万安镇)向龙岩白沙集结。林雨膏在龙岩与朱德率领的第三纵队会合,经平林、雁石当晚抵达白沙之赤美山宿营,红四军军部就设在赤美山的观音宫。8月2日,林雨膏率林宗明、林瑞福等50多名赤美山赤卫队员,随朱德率领的第三纵队在白沙镇与第二纵队会合。8月4日,红四军军部与二、三纵队挺进宁洋县城(现漳平市双洋镇),一举歼灭宁洋守敌,解放宁洋县城。

8月7日,红四军挺进漳平,经暖洲到达罗溪口。因前一天下暴雨,原定涉水过河的行军方案,因河水猛涨而阻滞。朱德赶到罗溪口河边,望着奔腾而下的洪水,眉头紧皱。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只见林雨膏带着一队脚穿草鞋、身着短褂的赤美山赤卫队员急奔而来,其中有赤美山赤卫队长林宗明和林雨膏在当地的结拜兄弟朱宗潭。经过赤卫队员的协助,红四军顺利渡过罗溪口。朱德现场对林雨膏大声说:“如能顺利打下漳平,赤美山赤卫队当记首功!”

8月8日上午红军到达漳平城关水门。水门岗楼下检查过往人员的国民党士兵,看着脚穿草鞋、身着短褂短裤、腰系浴巾、肩扛粮袋而来的运粮工毫无防备。当9名“运粮工”从肩扛的粮袋下抽出驳壳枪抵住胸口时,才知道传闻中的朱德红军真的到眼前来了。控制住哨兵后,扔掉粮袋的红军和由杨士连、林光永率领的赤美山赤卫队员迅速占领水门岗楼,堵住了漳平守敌从水上的逃生或增援之路。

红四军首克漳平后,为表彰赤美山赤卫队对漳平战斗胜利的贡献,朱德批准下拨300多条枪和4门笔架(迫击)炮,用船运到龙岩赤美山,武装赤美山赤卫队。

率队参加红军

担任第九大队大队长

接收到朱德拨送的枪炮后,赤美山赤卫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激发了邻近乡村农民的革命热情。随后,林雨膏带领林宗明等深入龙岩岩东片和紧邻的漳平、宁洋属乡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先后组织发动了岩东片和漳平、宁洋两县乡镇的18个村成立赤卫队,组建苏维埃政府。林宗明还兼任宁洋县南洋村和暖洲村苏维埃党代表。漳平遂林村赤卫队对外称赤美山赤卫队遂林分队。

1930年春,龙岩县赤卫军总队成立,林雨膏任第九大队大队长,林瑞福任第九大队书记。第九大队下辖7个连,其中以赤美山赤卫队为主的近400名队员编列为4个连,邻近乡村赤卫队员编列为3个连。第九大队先后参加了白沙、捷步、汶水溪、大池、小池、漳平、西园、拱桥、云潭等战斗。

1930年闽西工农红军扩编组建红十二军,林雨膏率第九大队入列红十二军。

侥幸逃脱“肃社党”

回乡重组“第九大队”

1931年4月,上级命令林雨膏率第九大队赶到上杭蛟洋集中。接到命令后的林雨膏,集中第九大队的主力急行军,当行至龙岩小池背斜村时,被埋伏在此的闽西红军邓毅刚部缴械。

在与看守的红军指挥员交涉的过程中林雨膏得知,对第九大队的处置要由闽西肃反委员会主席林一株等从龙岩赶到后才能决定。

联想到近期开展的“肃社党”运动,林雨膏蓦然惊觉,该不是把自己也列入“社党”了吧?在与林瑞福、林光永、林代荣、林宗明等碰头后,林雨膏作出一个决定,由林光永、林代荣带人在前门与看守的红军交涉,齐声呼喊口号,要求红军首长出面说明。听到整齐的口号声,现场指挥员紧急命令屋后看守的红军集中到正大门应对防止暴乱。乘此机会,林雨膏与林瑞福、林宗明等从屋后围墙搭人梯翻越而出,并快速向山路奔跑隐入山林。

肃反委员会负责人等从龙岩赶到小池背斜后,得知林雨膏等脱逃后气急败坏地下达三条命令:一是通缉林雨膏等;二是从严审查林光永、林代荣、林琢如等连排干部;三是把审查后的第九大队的全体人员,撤销职务后分散编入各连队。

林雨膏成为极少数已经被缴械看守而侥幸脱逃的“社党”分子。林雨膏、林瑞福、林宗明等人,分散辗转多日安全返回赤美山。在召回少数留守人员后,挖出朱德首克漳平时拨送的因当时用不上而埋藏于地下的枪支弹药,继续以“第九大队”的名义打游击。

固守初心不改

坚守三项基本原则

1931年 9月,闽西“肃社党”运动基本停止,直到1932年6月彻底结束,闽西共产党和红军对林雨膏的通缉也未撤销。林雨膏面对通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处境维艰。

为保存有生力量,大家一致同意将队伍化整为零、分散行动。林雨膏为即将分散行动的队伍制定“三不”禁令:“一是不接受国民党的收编;二是不向辖区内的普通群众收取捐税;三是不强奸妇女。违者将成为人民公敌,人人得以诛之。”“三不”禁令后来成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与绿林武装结盟的三项基本原则。

“第九大队”化整为零后,林雨膏率绰号为“狗头”的贴身护兵等,以赤美山洋坑自然村的山洞为营地,白天依托造纸竹寮做饭、探听消息,晚上回山洞歇息。

用人不淑

惨遭叛徒枪杀

为彻底消灭“第九大队”,龙岩县保安团重金悬赏林雨膏。赤美山民团团长林添涌在赌坊诱捕了林雨膏的贴身护兵“狗头”,“狗头”在林添涌的诱惑下,答应了其条件。

1934年4月的一天,当林雨膏带着“狗头”下山至洋坑自然村造纸竹寮附近的平埔时,走在前面的“狗头”蹲下伪装系鞋带,当林雨膏走在前面时,“狗头”掏出早已上膛的驳壳枪,对着林雨膏射出了罪恶的子弹。林雨膏惨遭叛徒杀害。

林雨膏的叔叔林玉华等3名“第九大队”重要成员,当天在不同地点也被“狗头”枪杀。

三天后,拿到赏金当上赤美山民团团副的“狗头”,在赌坊楼下的理发店理发时,被林雨膏的旧部林瑞福、林宗明击毙。叛徒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