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居第一的“第二被服厂”

时间:2023-06-04 来源:龙岩电视台

■ 戴春兰

1929年3月下旬,闽西山区的长汀县东大街周氏宗祠内欢声笑语,着装破旧且杂乱的红军战士三五成群,拿着刚发到的崭新军装,闻着簇新的布料味儿,看着整齐细密的针脚,迫不及待就往身上套。

朱德总司令笑着说:“这批机器对我们非常重要,此前我们身上的衣服都是用手缝的。如今,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批正规的红军军装。”

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县长岭寨击溃国民党守军,击毙旅长郭凤鸣,解放了长汀城。当时,红军战士着装破旧且杂乱,亟待统一军装。

红四军入城后,没收反动豪绅财产,向商人筹借军饷,共得款5万大洋,同时发现了郭凤鸣开设在东大街周氏宗祠里的被服厂,厂里有10多台日本生产的新式缝纫机。获悉此事的毛泽东、朱德、陈毅来到周氏宗祠,当即接收这个军阀被服厂,更名为“红军被服厂”。起初,工厂有60余人,缝纫机30余台。厂内设有染布股、裁剪股、缝纫股和女工股。工厂的布料,有的是打土豪没收而来,有的是通过采购员和商人到白区采购的,也有的是在根据地布店购买的。

军需处参照当时苏联红军军服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样式,初步设计出具有红色特征的军服,再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亲自审定,最终确定新军服颜色为灰蓝色,配有一幅绑腿和一顶缀红五角星的八角帽。军装的上衣,是中山装式,衣领上镶有两块红领章。当时适逢列宁逝世五周年,红四军前委决定,将军装的红领章四周都缀上黑边,以示纪念。这是我军史上唯一在红领章上缀有黑边的军装,成为我军独一无二的军装样式。

不日,4000套军装赶制完成并发放到红四军官兵手中。从此,红四军军容整齐。开国上将杨得志在回忆录《横戈马上》中写道,当年自己随红军进入长汀城时,只能穿着刚到膝盖的破烂短裤。“几天后,每人发了一套崭新的灰军装,一顶带红五星的军帽,一个挎包,一副绑带,两三双‘陈嘉庚胶皮鞋’(黑白色的胶鞋)……一色的新衣帽新鞋子,整齐划一,精神抖擞,人好像变了模样,威武得很。”

1931年9月,经过三次反“围剿”,中央苏区的后方逐渐稳定,红一方面军的被装供应,由以前方缴获为主转为以后方生产为主。军委总经理部决定,从长汀红色被服厂抽调一部分干部和工人到瑞金县叶坪乡彭坛村,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被服厂(即被服总厂)。“红色被服厂”易名为“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被服厂”。1932年,工人增加到300多名,缝纫机增至100多台。工厂下设裁剪、手工、缝纫等车间和检查组,制定了上下班制度、领发材料制度、产品质量检查制度、政治学习与技术学习制度。执行了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劳动法,成年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少年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

中央苏区陆续办了另外几家被服厂,每个新厂开办都有长汀的裁缝师傅前往支援。后来,红军撤出长汀,临时被服厂工人加入了红军,随军生产。所以,位于长汀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被服厂”是红军被服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

如今,长汀秉承统一红军军装的光荣传统,延伸纺织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推进纺织产业做大做强。目前,长汀县纺织服装产业被列入省重点培育的五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之一,成为该县龙头支柱产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