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的保护神 ——上杭县南阳镇寨子角基点村简史

时间:2022-03-15 来源:龙岩电视台

红土地网讯  寨子角是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茶溪行政村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距村部3公里。如从吴地自然村出发,经过一片林子,沿着羊肠弯路走来,就能看到寨子角几座木料平房和两间土纸作坊。这里群山环抱,竹茂林密,景色清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寨子角属茶溪区苏管辖,有7户人家,30多人。在茶溪区苏政府的领导下,他们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各种巧妙的方法,同敌人展开斗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闽西实行北上转移后,敌人对我苏区发动疯狂进攻。11月,茶溪区苏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游击队。寨子角村的陈金章、陈金福、陈武从离开家乡参加了这支队伍(后来,陈武从任游击队长,陈开榕任党支部书记)。他们以筠竹圆、寨子角等为据点,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
  同年12月,由于形势紧张,新杭县苏政工人员和一部分武装人员共200多人,从新泉转移到叶坪山,同时,南阳、茶溪、芷溪、才溪的武装人员和政工人员编成游击纵队,以茶树下的筠竹圆为据点,在叶坪山一带坚持游击活动,新杭县苏疗养所也从茶树下转移到寨子角。此后,寨子角群众省吃俭用,大力支援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的我军政人员,同时还在人力上为我军政人员提供了许多协助。
  1935年9月,敌人进犯茶溪,我游击队与之展开激烈战斗。打死打伤12名敌人后,鉴于形势越来越紧张,为保存实力,不与敌人硬拼,我军很快撤回到寨子角、筠竹圆一带隐蔽下来。此后,他们开始白天巡回找目标,歼灭敌人,夜间转移到筠竹园或寨子角住宿。寨子角村虽小,人口不多,床铺有限,但群众总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为游击队提供便利。
      1935年10月,敌人得知筠竹圆驻扎着县苏机关及武装人员的消息后,派兵进行“清剿”。县苏武装人员在外围阻击敌人,交火猛烈。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双方都有伤亡。此时,游击队为保卫红色政权,把敌人引至仙人洞附近,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攻”的战术,在那里展开激战,把敌人逐渐引到通贤障云岭。最后,游击队又回到筠竹圆、寨子角。
  1936年农历春节这一天,游击队经过侦察和周密部署,袭击了长汀涂坊、扁岭伪办事处和丘坑,缴获步枪1支,烧毁敌堡2座,然后转战到长汀梅子坪仙人洞,与濯田四都游击队配合,攻打者竹山。由于敌强我弱,游击队被敌军包围,伤亡很大,只剩下30多人。受挫后,他们又回到筠竹园据点休整。这时,队员们已饿得精疲力尽,但又没有一粒米,只在床架下找到约2两盐巴。那时,正值清明时节,住棚前后到处长着竹笋。队员们将笋劈下,将盐巴放进笋腔内,腌过几个小时后,将笋切片充饥。当巫带堂得知游击队断粮缺食的消息后,心里急如火焚。想到:“白匪常进山打探,不时村里有陌生人出现,就是有米,也难送上山,怎么办?”苦思了许久,终于想出巧妙的办法:她和许贞贞趁上山打柴之机,向筠竹园寺里僧尼借了二套法衣及化缘用的米袋,假装尼姑到人家里化缘奉佛,在一个晴天的上午,将米送上山。在半路上,还碰到两个鬼鬼祟祟的人,他们拦住带堂,凶神恶煞地吆喝:“你们上山干什么?莫非是游击队的探子。跟我们走!”这时巫带堂佯装尼姑模样,不慌不忙地回答:“施主,寺里的师傅叫我们下山化缘,还吩咐我们,化到米后,早点回去,请你们看在佛面上,不要为难我们,施个功德,行行方便。”说罢双手合掌:“阿弥陀佛。”拦路人果真认为是尼姑化缘,便放带堂她们过去了。这样,村里群众捐献的大米送上了山,解决了游击队暂时缺粮的困难。
  7月,鉴于敌人经常来村里侦察,为免遭袭击,我游击队决定,把队伍转移到寨子角后山的岩背一带。夜里转移时,由于不能点火把,山路又不熟,寨子角群众急中生智,将一捆香点燃,发给每个队员一支,一个接一个地借着香火发出的微光爬山路,顺利到达目的地。次日,巫带堂带领十多个群众装着上山打柴,到游击队驻地为游击队搭住棚。他们熟练地劈竹片、做床架,仅用2天时间搭起住棚6座,18铺床位,深更半夜帮助游击队搬运炊具,使他们有了安全的驻扎地。
  9月,由于反革命分子陈金才告密,敌人猖狂搜山,新杭县苏军事部长曹世球和县苏工作人员曹上成,在石子栋掩护游击队转移而不幸被捕。敌人洋洋得意,又向寨子角、筠竹圆扑来。可是因游击队事先得到消息而转移,所以当敌人进村时,连一个人影也没见着。10月,敌人不甘失败,再次疯狂地向寨子角扑来。顿时寨子角被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经搜查发现游击队已转移,恼羞成怒,放火烧毁3座民房,砸坏4处纸槽、水车,抢走黄牛5头,宰杀毛猪6只。幸亏群众及时转移到山中,没有受到人员伤亡。
  1937年8月,居住在茶树下的反革命分子陈金才,串通石胆村的土匪黄金春、黄德根、七生袜子等人,到处叫嚣“活捉苏区干部黄应祥,谁捉到赏五百大洋。”这消息传到寨子角,群众非常气愤,并将情报送到游击队。队员陈武从、陈金福是寨子角人,他们向组织表示,要将黄应祥部长秘密送出山。于是,陈福昌绕小路下山,回家取出便衣穿上,一把柴刀配上刀鞘,挂在腰间,扮成山里打柴人,护送黄应祥翻山越岭,到达与涂坊交界的阳和隘,使黄与党组织接上了联系。
  10月,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地方游击队的处境更加困难,队员们只好分散活动。陈福昌、陈武从、陈金章回到寨子角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同时把带回的步枪、子弹埋藏起来,以便日后伺机而动。
  1948年冬,游击队员陈福昌、陈武从、陈金章看到时机成熟,将原埋藏的枪弹取出,与原在区苏工作的陈河昌、陈炳光等混入黄慕贤部下当兵,为争取黄慕贤部起义,解放长汀城发挥了作用。(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