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虎岗龙湖祠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2-03-25 来源:龙岩电视台

红土地网讯  福建省永定区虎岗镇虎东村龙湖祠,由湖洋林氏十五世筑肱公牵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350年历史,其间经过数次维修。
  龙湖祠,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一座红色基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反帝反封建运动在全国的迅猛开展,新文化运动逐渐传播到农村。虎岗学子不囿于本地的小圈子,在初中或高级小学毕业后,他们便纷纷奔赴外地投考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林心尧、林启善等20多人,分别在黄埔军校、厦门集美学校、龙岩九中求学,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陆续回到虎岗开展革命活动,成为虎岗早期的革命先驱。
  1926年初,林心尧在厦门由罗扬才、邹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虎岗第一个中共党员。同年夏天,与阮山等一起回到永定湖雷上湖万源楼创建中共永定支部。因为与湖洋林氏同宗同源,林心尧、林启善等每次回乡都要经过湖洋,都要到龙湖祠歇脚,总会受到湖洋开明绅士林丰全、林荣芬等人的接待,龙湖祠,成为虎岗革命的策源地。
  林心尧、林启善、黄秀南等人回到虎岗后,立即掀起广泛的革命宣传运动,开办平民学校、农民夜校,组织演剧队、演讲队、山歌队,教唱阮山创作的《救穷歌》《土豪恶》《军阀的罪恶》《挑担苦》等。龙湖祠就是平民夜校之一。
  龙湖祠是红军驻地之一。1928年8月5日,虎岗农军50余人聚集在龙湖祠,揭起革命大旗。他们走出永平桥,奔赴高陂,参加太平里秋收暴动。1929年5月29日,虎岗农军再次聚集于此,开赴堂堡、合溪,参加永西暴动。红四军解放永定后,进行分兵活动,帮助各地成立革命委员会。6月3日红四军第一纵队由林彪率领到虎岗,大部分官兵住在湖洋务滋堂、龙湖祠以及南山下。红军战士深入群众,走村串户,宣传红军宗旨,向群众讲述“红军是朱毛领导的人民军队,它的任务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解放劳苦大众,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红四军战士还向广大群众宣传红军的纪律,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编成纪律歌。除口头宣传外,还把歌词写在墙上,其内容是:“红军纪律最严明,保护工农们,大家的责任;买东西要公平,保护小商人;工农如兄弟,贫苦更相亲,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工农兄弟劳苦群,个个来欢迎,出发和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人;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三条纪律六项注意,大家照此行。”红军纪律严明深得人民拥戴,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大好局面。
  1929年8月,虎岗开始进行土改分田,龙湖祠作为土改分田工作组驻地,张鼎丞、邓子恢、粟裕等苏区党政领导人经常前来指导工作,鼓励农民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开展劳动互助和竞赛,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挖掘土地潜力,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1930年秋,十一区(高陂)苏维埃政府决定把原来的虎岗分为上乡和下乡(虎一、虎二)两个乡。下乡(虎二)机关设在湖洋龙湖祠。
  闽西苏维埃政府撤离虎岗后,虎岗党组织把留在本乡的乡苏干部和赤卫队员50余人组织起一支虎岗游击队,由赖杨武任队长,以虎岗的食水坑、灌洋紫山前的鬼坑(后改名为贵坑)为基地,展开苏区游击战争,转战于虎岗、灌洋,上杭的九洲、锦坊、林家畲等地。龙湖祠成为游击队员与革命群众秘密联络的接头地点之一。1933年春,敌十九路军进犯虎岗,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群众被迫移民并村。紫山前基点村的移民至圳下、龙窟前。郑坑基点村群众移民到湖洋龙湖祠周边。
  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龙湖祠及周边群众大力支持永太游击队、闽西南抗日讨蒋军、永西北工作团的革命工作,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