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闽西儿女系列故事 晋察冀军区卫生工作的创始人叶青山

时间:2022-07-20 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讯  叶青山,原名叶志泉,1903年生于长汀县河田镇。他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以来,由毛泽东、朱德动员第一个参加红军的医生,是红军最早的军医之一。加入红军后,叶志泉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叶青山,立志要像青山不倒坚韧挺拔。  

1929年,叶青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到为红军服务的工作中。在频繁的战斗中,他出生入死,英勇顽强,亲手救治了上万名红军将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重大战役的战场救护、医治和护送伤病员的任务,他曾抢救过红四军十一师政委罗瑞卿、红一军团二师政委胡阿林,被称为“救命恩人”。叶青山为医治红军伤病员,为巩固红军的战斗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表扬。毛泽东每次去看望伤病员见到叶青山时,就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赞扬和鼓励他。  

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叶青山担任红一军团的卫生部部长,先后参加了陕北三次反“围剿”战争、东征战役、保卫陕甘宁边区等战役,他以军团卫生工作组织者的身份组织率领医务人员进行战地救护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叶青山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军医处处长,随师出征太行山,挺进山西雁北;1937年9月,他组织了平型关战场救护工作,顺利地完成了600多名伤员的救治任务。

平型关战斗以后,叶青山奉命带领30多名医护、勤杂人员和100多名伤员到山西五台县耿镇河北村一带待命。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叶青山就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在当时,晋察冀的医疗条件很差,全边区100多个县城没有一家像样的医院,有的县医院只有几个中药铺,西药房更为奇缺,叶青山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始组建军区的卫生工作。首先将随行的医务人员组成了军区卫生部,然后又组建了军区所属各军分区的卫生部,再由军分区卫生部下各战斗单位设立卫生组织,这样就把全区主要卫生行政机构全部建立起来了。
  军区卫生部成立时,除司令部设有卫生所外,军区机关及所属单位都没有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叶青山就在八路军总医院第二所21人基础上,组建了军区后方医院。这个后方医院后来几经扩建,成为拥有5个所,最多时能收容近3000多名伤病员的大型医院。
  随着后方医院的不断扩大,各级卫生机构的成立,医务技术人员缺乏成为突出的问题。叶青山经请示军区首长同意后,于1938年1月,开办了看护员训练班,接着又开办了司药训练班和医助训练班,并亲自任教开展培训工作。短短一年的时间,全军区培训卫生人员170多名。
  1938年9月中旬,叶青山主持召开了全区第一次卫生工作会议,形成决议,规定军区卫生部负责培养军医、医助、司药、卫生行政人员,将对全区卫生人员的培训提到议事日程,为组建军区卫生学校打下了基础。经过积极筹备,1939年9月,军区卫生学校正式成立。至1940年10月,叶青山去延安时,全区培养出的各类卫生干部近300名,基本上缓解了卫生人员短缺的矛盾。
  在担任卫生部长期间,为更好地团结、鼓励医务技术干部发挥专长,叶青山想方设法提高所属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他重视建立全区各级卫生部门的规章制度,也重视医务干部的在职训练。在叶青山的领导和关心下,晋察冀军区的医务人员业务提高很快,涌现出不少高级技术人才。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群众中传染病很多,为控制疫病流行,防止传染给部队,叶青山在军区报纸《抗战三日刊》发表文章进行卫生防疫宣传教育;他为各战斗连队设了卫生员,班里建立卫生战士的组织,规定战士讲卫生的纪律;他还组织卫生人员深入部队、农村扑灭疫病,保障了广大指战员的健康,巩固了部队的战斗力。
  叶青山在极其残酷的敌后根据地组建卫生工作,历尽艰难险阻。他总是以组织和他人利益为要,身先士卒,主动请求组织免去自己的技术津贴。没有药品,他就到处筹集,后来还办起了制药厂;没有药材器械,他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去搜集;在战事频繁,伤员不断的情况下,他多次奔赴前线参加救治工作。
  从1937年11月开始组建军区卫生部,到1940年10月的整整三年时间里,叶青山使晋察冀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后来晋察冀卫生事业的空前发展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三年中,他既是一位领导干部,又是一名模范工作者,他为开创、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广大医务人员中树立起一代优良风尚。
  1940年10月,叶青山奉命赴延安开会,翌年初,进入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班,进行四年的系统学习。
  1945年9月,叶青山从延安返回晋察冀军区后,立即组织了医疗手术队,并带队开赴前线抢救伤病员。1946年9月,晋察冀军区奉命恢复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叶青山担任了野战军卫生部长兼政委。同年底,国民党军向华北的晋察冀解放区频繁发起进攻。1947年1月,敌军进入到离晋察冀野战军近30里路的地方,情况十分危急,叶青山组织医院转移工作。在当时,医院住的大部分是重伤员,无法自己行走;医院也没有武装部队保卫和掩护,找不到抬担架的人。叶青山以身作则,组织工作人员来抬担架,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转移了全部伤病员到安全地带。之后,在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召开的后勤会议上,野战军司令员萧克、政委罗瑞卿表扬了叶青山,号召大家学习叶青山无论何时都不忘伤病员,不丢下一个伤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叶青山担任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在此前后,叶青山参加了解放北平、天津等重大战役,组织指挥了南下大军的后勤、卫生保障工作和接管北平国民党政府、军队卫生系统工作。虽然身为军区卫生部门的领导,但他始终不以领导高位自居,总是带领医务人员前往火线,背送、医治转移伤员,使伤员得到及时医治;同时叶青山还利用战斗间隙,组织战斗分队深入解放区宣传普及防病知识,保障了军民的身体健康。
  全国解放后,叶青山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屡立功勋。1955年叶青山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叶青山顽强的革命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永远值得人们追忆和学习。


                                                                                   编辑: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