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一片忠诚为革命

时间:2022-08-25 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张金水 )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杀死人”的军事“围剿”和“饿死人”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根据地巩固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才溪人民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生产,开源节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购公债、退谷票,积极奉献革命事业;苏区干部清正廉洁、节衣缩食,扩红宣传率先垂范;人民群众互帮互助,开展反抗镇压和反帝国主义侵略斗争。正是由于才溪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创建巩固根据地创造的伟大业绩,重大贡献,取得的宝贵经验及对革命的重要意义,才溪被认定“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开荒地、拓生产,巩固发展根据地建设

1929年7月下旬,才溪贯彻中共闽西一大《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的精神,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使长期受压迫的才溪人民得到了土地,翻身做主人,一时间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欢乐景象。他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积极生产,支援革命战争。为了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他们对自己的政权——苏维埃,就像命根子一样,倍加珍惜和保卫,青壮年积极参军,其他群众忘我劳动,开垦荒地,消灭荒田,争先恐后开展劳动竞赛。例如:1933年12月上杭、新泉、武平、代英4县土地部长联席会议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召开,订立了发动广大群众普遍地种麦子、油菜、木梓,今冬修好陂圳、大积肥料等生产运动的各项竞赛条约,才溪与南阳开展劳动竞赛。当时在才溪盛传“开熟地、开生荒,扛起锄头上山岗;锄头当枪,荒地当战场。一心只为多增产,支援红军打胜仗;早起三朝当一工,大家赶快打冲锋,春耕计划完成好,劳动人民晤会穷”。这充分展示了才溪人民积极地发展生产,辛勤耕耘,折射出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革命的高涨热情。《红色中华》第90期第5版报道:“由于党、政府的领导,提高了群众的生产兴趣与劳动热忱,大家争先恐后的消灭荒田外,并将附近的山上、沙坝以及千百年来的荒坪、荒岗都开垦了,种的蕃薯面积等于田的面积千担左右。还在田埂上种满了杂粮、蔬菜、豆子等等。其中尤以上才溪、通贤、东里等12个乡,更可观。”才溪人民在生产战线上取得的伟大成绩,分获省苏奖励的“生产战线上的模范区”和中央土地部奖励的“生产特等模范”两块光荣匾。

图为1933年2月15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会印发的《春耕运动画报》,见证了才溪人民积极发展生产的历史

由于才溪青壮年中80%以上都参军搞革命去了,劳动力是大问题。为此,才溪人民发挥创造力,以妇女为主力军,老人儿童齐上阵,还依靠劳动力的互相调剂,成立劳动合作社、耕田队、群众互助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正如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所说“因此,耕种主要依靠女子,特别是‘老同志’精神很好,开山开岭,多是他们,一部分还可蒔田割禾。除了女子、老人、儿童参加生产之外,还依靠于劳动力的互相调剂。党团员又做‘礼拜六’,因此,生产得着更大的发展”。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建设配合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的热情,推动广大群众上前线去”。才溪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分田分地,大力发展生产,大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使得才溪苏区突破国民党经济桎梏,赢得反经济封锁的全面胜利,从而巩固了新生的工农政权。

购公债、退谷票,彰显伟大革命热情

受制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围剿”行动,中央苏区的生产生活步履维艰。为了支援红军前线,中央苏区大力推销经济建设公债。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广大群众拥护之下,发行了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才溪人民争先恐后,踊跃认购。1934年3月1日《红色中华》156期1版报道:“上杭才溪刘得荣购公债四十五元,林维求购买公债四十元,喜初购买公债四十五元。雷德才还卖了自养的一头猪20余元,并将节省下来的400多斤谷子卖得的钱全部购买公债”。

除了购买公债,才溪人民还大力支持红军革命物资,借、退谷票就是最好的证明,1933年7月11日《红色中华》93期5版报道了题为“才溪区的红五月工作·福建全省的光荣模范”的文章,其中借谷给红军一四O石,退还谷票三七五石。《红色中华》90期2版写道:“将所有谷票退了三千O五十五张(每张十斤),都已缴到县苏财政部了,现仍在继续不断的退还中。”才溪区群众为响应购公债退谷票的号召,全民行动,涌现出很多感人故事。《红色中华》1933年7月5日91期3版“六月份退还公债总结”:“在六月份里面,才溪区退还五千三百十元,是光荣的模范,这是更值得钦佩的。”1934年8月20日《红色中华》227期4版报道“上杭群众热烈进行秋收借谷和粮食运输”:“兹据该县十日的统计,全县已动员了三三五O担,收集到一一OO担。才溪、通贤二区的群众,虽在农事最紧张的时候,也在一声号召下,蜂拥而来的集中了几百名(连儿童都非常热烈的去挑),星(连)夜将米谷送到指定地点去。结果在五日止就实实在在的送下九百多担谷子去了。这是值得各县特别是边县同志们来学习的光荣模范。”

图为才溪乡推销公债登记簿

上才溪余木娣,先后把3个儿子送去当红军,家里没人犁田,她带头学犁田、耙田、蒔田、施肥和播种,她负责的10多亩稻田年年丰收,她把其中最好的一亩作为红军公粮田,每次送公粮,她都是全村第一,被人们称为支援红军的模范老妈妈。1933年毛泽东在才溪调查时了解她的情况后,夸她是个热爱劳动的生产能手,村里人赞她:“劳动生产余妈强,年年丰收谷满仓,家里事务干得好,为了胜利送公粮”。

此外,才溪苏区还成立“贩米合作社”,专为红军路过、行人来往、机关工作人员及避难群众买米,自从群众集股办了这个合作社,红军、“难民”就不再向群众挨家买米了。才溪群众响应区苏政府号召,积极购公债、退谷票,这一借一退,凸显了才溪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了才溪人民一心为公,共克时艰,心系报党恩,一切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伟大革命热情。

才溪人民勤劳努力,获得大量物资,在慰劳红军上毫不吝啬。仅《红色中华》关于才溪人民慰劳红军的报道就有9篇,慰劳伤病战士、胜利红军、红十九军,帮助红军洗衣服,捐献给红军物资(草鞋、衣服、猪肉、青菜等),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无私奉献。1933年4月17日《红色中华》93期5版“当我红军最近经过才溪区时,才溪群众又很热烈的来慰劳红军,慰劳品之多,简直足以堆成小山,计有猪肉八百斤,大柴六百十三担(平时准备好的),青菜二百八十二担,布草鞋四百双,并且动员了四五百个洗衣队帮助红军洗衣,这是慰劳红军的模范,大家应该学它的样。”在慰劳红军中,才溪妇女最突出。例如:第三村妇女黄细妹,卖了一头猪、一斗谷,剪了布做了30双草鞋送红军,第四村妇女傅招娣做了60双军鞋。1933年8月23日《青年实话》报赞扬:“才溪妇女,非常热烈做布草鞋,每人做5、7双的,全区都很普遍,20、30双的也是不少,特别是最热烈的一个同志能自动做50、60双布草鞋送红军。”红军战士接收才溪人民这么热烈的慰劳,激发了他们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革命斗志,更加提高了战士们的战斗勇气和阶级团结,鼓舞他们为保障工农群众的利益,为争取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而战斗到底。

勤节俭、守廉洁,扩红动员率先垂范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才溪苏区盛传的这首歌谣,是一群才溪苏区干部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积极扩红、关心民生的真实写照。苏区时期,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才溪苏区干部积极响应党和苏维埃“节约每一枚铜板为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号召,带头节约。1934年1月1日139期《红色中华》3版:“才溪区苏区委及各团体机关,为了实现红中的号召:开展一切节省,反对一切浪费,集中一切经费,争取战争的全部胜利。”他们积极响应党和苏区政府号召,召集了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会议决定每天每人节省一个铜板,不吃零星小食,尽量节省一切办公费,努力种植疏菜,除已建立的菜园外还要增建菜园,使完全不买菜吃,节省买菜费用,并决议全体工作人员自己回家带五天来食和不分五天的伙食尾子。把这一节省的伙食费,完全供给优待红军家属,解决他们一切困难,以减少前方同志对家庭的顾虑。并以乡为单位召开红军家属大会,给予他们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安慰,彻底解决他们一切困难问题。

图为1932年11月4日《红色中华》登报盛赞才溪扩红运动

才溪区、乡干部白天自带饭包替红军家属、烈士家属蒔田、割禾,晚上提着马灯深入边远山村,挨家挨户访问贫农、雇农和困难户。他们把群众油盐柴米的事,住房、婚姻、疾病、衣着的事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一帮助,及时解决。如:上才溪雇农王绳器的房子因火灾被烧毁后,乡苏主席王金行立即带领村里群众献工献料,只用2天就帮王绳器修好住房,王绳器非常感动,很快就动员自己儿子当红军,上了前线。当然,清正廉洁是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干部队伍中也有“老鼠屎”。1929年7月,才溪暴动成功后不久,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一切没收的银元财产归公所有,一律不得占为己有。贪污500个大洋以上的枪毙,贪污100个大洋以上的坐牢,贪污100个大洋以下的强迫劳动半年。”才溪赤卫队队长林祖光因将没收的银元占为己有,1930年2月15日被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处决。

才溪苏区的扩大红军工作是很出色的,乡党支部和乡苏政府组织了扩红宣传突击队,深入到群众中去,思想上做好动员,生活上解决困难,做到“政府、家庭、个人”三满意。才溪人民扩大红军的优异成绩得到政府机关报表扬,1932年11月4日《红色中华》登报盛赞:“才溪区顶呱呱,数量又多成分又好,党团员也不少。欢送的一对对,慰劳品一担担,最整齐,最出色,政治影响最扩大,优胜旗二把给他们取去了。”据不完全统计,才溪苏区1.6万人口中有3400多人当红军(其中15岁到55岁的青壮年男子中80%都当红军去了,户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当红军),到处可见“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父子齐上阵”的画面。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写到:“上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十六岁至五十五岁)五五四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四八五人,占百分之八十八,下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七五六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五二六人,也占百分之七十。这样大数量地扩大红军,如果不从经济上、生产上去彻底解决问题,是决然办不到的。只有拿经济上的动员配合着政治上的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达到如像长岗乡、才溪乡一样的成绩。”

援难民、募金钱,开展反镇压反侵略斗争

苏区时期,军阀、土匪、土豪劣绅等反动派企图恢复其血腥的反动统治,才溪苏区人民饱受摧残,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面对反动派屠杀工农、横征暴敛、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才溪人民没有放弃抵抗,开展了英勇斗争,阶级互助。1933年8月16日《红色中华》第102期第8版刊登关于阶级互助的消息:“下角车南面区域被反动派摧残,被困难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杭北三区(才溪、官庄、旧县)的工农群众互相帮助,在物质上(如大洋、猪肉、菜、薯干、米、盐等物品)募集援助他们。区苏区委的工作人员自己家里带伙食来将每天的公家所发的伙食费节省起来,以援助被难群众。因敌人的掳掠,上杭地方已经无米可食,但上杭群众,对于援助被难群众,都是热烈万分,自己节省少吃一点,都募了许多的米去援助难民。”才溪妇女也积极参与反抗白色恐怖斗争,1934年6月23日《红色中华》第102期第8版:“他们做担架,运输,筑堡垒,在深夜里整连整排的去做坚壁清理和送信工作。特别是下才溪乡动员整连整排的妇女赤少队去帮助红军运送粮食和军用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线上到处都有妇女同志的足迹,在一线战斗动员工作中到处都有妇女同志在那里活跃”。

图为1933年7月11日《红色中华》第93期5版称赞才溪是“福建全省的光荣模范”

才溪苏区群众无限的革命热情,在援助难民方面,也算得全苏区第一无上光荣的模范。这种援助被难群众的革命热情,不但表示了他们的阶级的亲爱与团结,而且表示了他们反对白色恐怖的英勇的斗争情绪,满腔的热血,已准备为了团结阶级力量,消灭阶级敌人而挥洒。

才溪人民开展阶级互助、反抗白色恐怖的同时也不忘抗日革命,在募捐援助东北义勇军方面,表示其高涨的反帝革命热情。1933年6月14日《红色中华》第85期第2版:“五月二十二日上杭全县在才溪区举行欢送新战士大会。在大会上特号召群众尽量到红军中零用的大洋也自动捐出来。而最热烈最踊跃的有才溪区王文茂同志,募捐金钱来援助东北义勇军,各群众都热烈踊跃的捐款。许多新战士把自己带自动捐了六元;旧县区有个同志(忘记姓名)也自动捐了五元;才溪区苏主席丘杵南同志领导各机关自己带米来食,节省出二十元伙食费,以援助英勇抗日的义勇军,共计在这次大会上自动捐了七十余元”。

1933年7月11日第92期第5版报道才溪红五月的工作,并列举条目称赞才溪是“福建全省的光荣模范”;1933年7月11日《红色中华》第93期5版:“募捐援助东北义勇军一百二十元,捐助难民三五五元”;1933年8月16日《红色中华》第102期第8版:“仅仅红五月一个月,募捐援助东北义勇军节省大洋四百四十八元九角三之多”。

不难看出,苏区时期,才溪干部群众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用甘于奉献、舍己为人、互帮互助的高尚道德情怀团结一心干革命;用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干部作风做好革命动员;用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热忱积极参军、奋勇杀敌。才溪人民从未间断过与敌人的斗争,在漫长的革命年代坚持红旗不倒,不愧“我们第一模范区”的光荣称号。


编辑: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