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年团与新罗溪南村的情缘

时间:2023-05-08 来源:龙岩电视台

■ 符维健

1939年2月,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台湾革命领导人之一李友邦将台胞组织起来,成立台湾义勇队,这是一个在大陆台胞人数最多的、有着正规军编制的抗日武装队伍。它成立于浙江金华,壮大于福建龙岩,活跃在东南战场,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942年5月,台湾义勇队在队长李友邦的率领下,从浙江金华撤退,经过四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0月中旬转入龙岩县(今新罗区)。台湾义勇队进驻龙岩后,将队伍整编成三个区队、九个分队,另设有“台湾少年团”。义勇队队部设于龙岩东城连家祠堂,台湾少年团设于龙岩南城溪南村邱氏宗祠。

台湾义勇队转入龙岩后,扩编为台湾义勇总队,李友邦升任中将总队长。台湾少年团团长由李友邦兼任,后为王正南担任。台湾少年团初时仅有团员50多人,到了龙岩后发展为100多人。少年团团员大部分是台湾义勇总队队员的年幼子女,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他们不愿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跟随父母回到祖国大陆。义勇队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养训练,储备抗日复疆的后备力量。

台湾少年团一方面学习文化、接受爱国教育,一方面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杀敌本领,大部分时间则在当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少年团驻扎溪南村,严于律己,不扰百姓,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

少年团团员孟桦、徐光后来在《在抗日的熔炉里锤炼》一文中回忆:“当时,少年团驻扎在大白乡(今南城街道)溪南村,借用南洋侨属邱良材的半栋小楼房和附近的一栋邱氏宗祠作营地,为的是能集中精力进行‘整训’,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近百人的部队,学习、训练和吃、住都挤在这两处小天地里,但谁也没有怨言,宁愿挤一点,也不愿给老乡增添更多的麻烦……无怪乎当时房东的五儿媳魏翠娘如今谈起50多年前的这群小兵,还赞不绝口地夸他们很守纪律,从不打扰百姓,不拿百姓的东西。邻居们也反映说‘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台湾少年团在生活上坚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1942至1943年间,抗日战争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少年团的经费非常拮据,给养匮乏,缺医少药。驻扎溪南村时,他们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无私帮助。

少年团团员马中行在《溪南村琐记》中回忆:“少年团驻扎的龙岩县大白乡(今南城街道)溪南村是一处十来户农家的自然村,团驻地的近邻有位劫后余生的瘸腿农夫叫林东海,很同情少年团的景况,主动将其一亩二分菜园地租借给少年团种植时蔬,以解决副食品不足的困难。由务农出身的学员吴乾益、林海玉率领,大家利用晨昏课余时间,开荒种地,种瓜种菜,狩猎捕鱼。辛勤的劳作带来丰足的收获。饮食质量得以改善,少油寡肉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了节省每一分钱的开支,少年团的孩子们还亲自到山里的土煤窑挑回煤炭。粮库拨给的粮食,也由大家挑负回来,有时还进山砍竹、挖笋。这些举措不但大大缓解了生活的困难,且为年轻好动的孩子们调整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

通过在溪南村三年的学习训练,少年团团员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决心“要打回老家去”,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台湾。通过生产劳动,他们养成了团结合群、以劳动为荣、不怕艰难、勇敢坚强的气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直属于台湾义勇队的台湾少年团,可以说是抗战时期最出名的儿童团体之一,目前还有多名团员在台湾。他们对那段在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特别是在龙岩的日子,记忆犹新。只是岁月不饶人,当年可爱的小小抗日战士,如今都已垂垂老矣。

历史不会忘记,在全民族抗战中,台湾同胞没有缺席。少年团团员曾东升说,抗战中,台湾的少年们也没有缺席,希望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龙川晓月,登高独秀。漫步龙津河畔栈道,如今台湾少年团在溪南村的驻地旧址邱氏宗祠等仍在,斑驳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