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破漳平黑夜的电力初光

时间:2023-08-15 来源:龙岩电视台

新中国成立前,漳平主要依靠九龙江航运和遍布城乡的古道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当时的照明也是煤油灯和蜡烛。

1945年3月,时任福建省参议会参议员、永福地方人士陈文成等人,集资在漳平蓝田毓秀塔下,建成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单相220伏、20千瓦的直流发电机,主要供制白硝、加工大米及附近街道的民用照明。这是漳平县农村第一个小水电站。当年白天用于灌溉、晚上用于发电的水渠,迄今犹存。

1945年10月,时任漳平青年干事长的刘子熙等人发行股票集资,在菁城筹建漳平青年电厂,次年10月建成发电。电厂的发电设备为卧式煤气机15马力,直流发电机110伏10千瓦,年发电量约2万千瓦小时。来电后,电力主要白天用于碾米,夜晚用于照明,当时仅漳平县城的南门街、中山路和中正路部分路段装有路灯。多数路灯昏黄暗淡,且只供电至晚上10点左右。

漳平永福蓝田水电站、漳平青年火电厂的建成发电,如新中国成立前初现的曙光,尽管还很微弱,却是划破了漳平黑暗的夜空,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1949年,时任福建省参议会参议员、漳平青年电厂创办人刘子熙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军政人员暗中接受中共领导,酝酿起义。6月10日,召开决定起义的会议,讨论解放漳平事宜,开展组织起义工作。6月21日,漳平县城宣布解放。6月26日,成立漳平县人民民主政府,刘子熙任县长。7月17日,国民党残余势力反攻漳平县城,县长刘子熙与中共漳平临时工委书记钟炎商议决定,全部党政工作人员及武装部队暂时撤离县城,转至新桥、溪南、南洋一带坚持解放斗争。9月13日,漳平县城第二次宣告解放,刘子熙回县城主政。

1949年9月,漳平县政府接收漳平青年电厂,改称地方国营漳平电厂。因地方不安定,管理不善,漳平青年电厂的发电机被毁坏,不能使用,遂将电机运往漳州修复。电气及器材设备由厦门拨来支援,重新架设木杆、电线。修复后,于1951年11月投入供电,只向重点单位(如党政机关)和重要商店输送照明用电。无电表采用灯泡计费,按时间折算每度0.25元。因电力超负荷,不能满足需要,用电户采用电灯与蜡烛并用。路灯重点安装几盏,绝大部分地方仍是一片漆黑。

1953年,龙岩专署工业科调入一台30马力220伏20千瓦交流发电机,安装后于同年底送电,路线以机组分开二路,为110伏和220伏。同时,将永福蓝田水电站单相直流220伏20千瓦的业务并入漳平电厂经营管理。

1955年春,龙岩至漳平公路正式通车。同年冬,为适应修建鹰厦铁路的需要,龙岩专署工业科又从厦门鱼肝油厂调来一台柴油发电机(120马力220伏50千瓦),安装发电。至此,漳平全县发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总投资10万余元,电厂职工15人,地方国营漳平电厂年发电量为3.5万千瓦小时。

(漳平供电公司供稿,文字由漳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陈龙林组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