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振创办苏维埃芷溪妇女夜校

时间:2024-04-14 来源:龙岩电视台

图为苏维埃芷溪妇女夜校旧址——芷溪杨氏峻亭公祠堂。

图为王叔振把儿子托付给芷溪老乡的信。

□ 杨明 吴尧生 文/图

1920年代末,连城新泉妇女夜校早已闻名遐迩,但几乎当时与之花开并蒂的芷溪妇女夜校,随着时间的流逝却鲜为人知。

中央苏区新泉县(连城)芷溪的第一所妇女夜校,就是王叔振1930年冬天到芷溪时创办的,她任中共新泉县(现属连城县)委书记期间(1932年至1933年底)妇女夜校一直开班,办得有声有色。

刘伯坚、王叔振是中共十大英烈夫妻之一,两人生前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1930年秋刘伯坚从苏联回国不久即与妻子王叔振一起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刘伯坚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王叔振从事妇女工作。

1930年底的一天,上级委派王叔振到新泉苏维埃政府负责妇女工作。临行前,刘伯坚深情地对王叔振说:“你把妇女工作做好了,可以极大地帮助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工作。可是,你已经有身孕了,要多保重身体。到了新泉,找时间到相隔五公里的芷溪,寻找我留学欧洲时的同学黄鸣谦和黄冀深,向他们问好,他们会帮助你开展工作的。”

贺子珍对王叔振说,新泉的望云草室旁边,有一所妇女夜校,那里的骨干学员黄喜清、张素娥等都与我关系很好。你可找她们帮忙开展工作,并鼓励她们继续把夜校办好。临行前,贺子珍还把在江西永新的妇女解放歌抄给了王叔振。

新泉的妇女夜校,是1929年6月在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亲自关心下创办的。

王叔振到新泉后,很快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她发现其家乡陕西三原的方言,竟然有许多字词的音调与新泉、芷溪的方言很接近。只要对关键的十几个音节的抑扬顿挫稍加调节即可。于是,在工作不到两个月时,王叔振便学会了讲新泉、芷溪方言。芷溪话讲得特别地道。1931年初,王叔振身怀六甲,挺着大肚子。然而,工作的热情不减。

很快,她就发现,芷溪的乡村很大,可是,妇女还没有从封建社会的“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束缚中解放出来。要让广大芷溪妇女得到翻身,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愚昧无知的状况,必须办一所妇女夜校,发动妇女起来学政治、学文化、学军事和生产知识,动员她们投身革命。

于是,她很快找到了贺子珍的好友黄喜清及张素娥,还有芷溪的罗凤云、陈玉凤、曾悦秀等人商议,最后把苏维埃妇女夜校的地址选在芷溪的杨氏峻亭公祠堂。

峻亭公祠堂,坐落在芷溪的中心地带——“凉棚子下”,始建于1817年。门前交通四通八达,可以通往芷溪的各个角落。祠堂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三进三开二直,由上下两厅、天井、上下厅左右各一偏房、大门内外雨坪组成,砖木结构,雕花斗拱,进深50余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占地4500多平方米。整座祠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王叔振确定了夜校地址后,立即着手让黄喜清、曾悦秀等人积极发动周边的青年妇女,特别是参加红军的战士和烈士家属来上夜校。

开始,王叔振把贺子珍在永新县教的妇女解放歌的歌词写出来并教唱:“我们妇女真可怜,封建压迫几千年,裹(缠)脚苦难言。脚小(细)鞋子尖,走(行)路要人牵。破皮又化脓,害人真不浅。大家快放脚,真正好欢喜。”脍炙人口的歌词,用芷溪方言读来朗朗上口,道理简单,记忆方便。很快,便吸引了更多的妇女来夜校学习。上夜校的妇女由起初的曾悦秀、黄喜清、罗凤云、张满玉、黄华玉、杨七姑、邱满菊等十几人,发展到100多人。

芷溪妇女夜校还学习借鉴新泉妇女夜校的教材,由苏区干部从革命斗争的实践出发,编写《看图识字》《识字课本》《群众课本》。文娱课主要是教唱革命歌曲,如《国际歌》《妇女解放歌》《十二月革命歌》等。教员开始由区苏干部轮流担任,后来逐步采取“兵教兵”的方法,由学员边学边教。其中,大肚子老师王叔振(怀孕)上的课最多。通过夜校的文化学习和革命思想的灌输,为苏区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使芷溪及周边村庄的妇女都普遍觉醒起来,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

黄喜清与夜校东南边(进士第大门内)积极捐献夜校课桌凳的杨仁福自由恋爱结婚,开创了旧社会乡村自由婚恋的新风尚。

学员杨七姑不但鼓励丈夫黄象春当红军要英勇作战,勤奋工作,还在丈夫牺牲(1931年4月)后,让公公黄国璋积极购买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债券,带头支援苏维埃政府的经济建设和军费筹措。并悉心抚养遗腹子黄宗本(又名黄增榜)长大成才(曾任连城县委副书记)。

1931年3月,学员邱满菊夫妇冒险收养了王叔振生下的第三个儿子刘熊生。邱满菊的丈夫黄荫达于1931年冬被错杀。单亲家庭为了艰难的生活,只好把自己亲生的女孩送养他人。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王叔振与当地群众的鱼水情深,演绎了一曲现代版《赵氏托孤》的感人故事。

学员罗凤云成了双枪女红军(住芷溪白屋角头)。曾悦秀为了送情报,多次进出国军占领区,主力红军长征后被捕坚贞不屈,被国民党杀害。

1932年,毛泽东指挥红一军团攻打漳州时,王叔振组织夜校学员,成立了担架队、送粮队,有力地支持了红军再次攻打龙岩,夺取漳州。红军筹集了大量军费,得到了大量的物资补充。

更多的学员,在家发动姐妹、婆婆、嫂嫂,动员一切力量纳鞋底,做布鞋,做草鞋,开荒地,种地瓜,筹军粮送红军。

经过夜校的创办,王叔振的妇女工作越发得心应手,她充分利用妇女学生在家庭中的优势,把新泉县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以至于苏维埃中央政府创办发行的《红色中华》报,曾多次报道新泉县突击扩大红军和经济动员、妇女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号召“学习新泉县工作的先进经验”。

1934年初,王叔振奉调回瑞金,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科科长。临行前,夜校学员、芷溪的群众依依不舍为她送行。

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时,刘伯坚请叶剑英请示中央要求参加长征,被博古、李德拒绝后,随陈毅在赣南打游击,1935年3月,刘伯坚与阮啸仙、蔡会文、陈丕显等率2000多人向油山突围,受伤被捕,3月21日在大余县写完与妻书后赴刑场英勇就义。同月,妻子王叔振已经在长汀县四都乡姜畲坑被错杀,年仅29岁。1938年毛泽东为刘伯坚碑文题词: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刘伯坚、王叔振夫妻英烈永垂不朽!

英烈精神万古长存,永远激励着连城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老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