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抗敌 无私奉献 ———武平县永平镇塔里村革命简史

时间:2022-03-30 来源:龙岩电视台

红土地网讯  塔里革命基点村,属武平县永平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梁野山麓,由村部所在地塔里自然村和粟坑自然村组成。距孔下村8公里,距中湍村5公里,离桃溪镇亭头村7.5公里。曾为桃澜区亭头乡和永平区孔下乡及永平公社中湍大队归属,1981年从中湍大队分出单独设立大队,村中有一溪河,由南流北经亭头进入桃溪河,再入汀江。村里大部分民房座北朝南,在两山峡谷之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全村有近110户,400多人,由于山高地瘠,大部分又属山水田,粮产低下,老百姓过着忍饥挨饿的贫困生活,同时又屡遭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的欺压洗劫,人口剧减,是一个罕见的、至今人口还未复原的一个革命基点村。塔里村独居于崇山之中,但有大道可通中湍、孔下、亭头和章丰等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塔里村自然成为得天独厚的据点,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多次英勇抗敌,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早在30年代初,尤其在毛泽东、朱德等率领工农红军入闽后,塔里村人民与武平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一样,积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战争之中。首先,由居住在亭头村的早期中共党员李长明进入塔里开展秘密活动,组织起秘密农民协会。红四军二次入武平后,武平北部地区纷纷成立区、乡、村苏维埃政府和中共组织及人民武装。塔里村的革命活动秘密转为公开,武平县苏赤卫大队在朱发古的率领下,进入塔里活动。武北四支队也进驻该村,帮助地方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就在革命斗争日益兴旺之时,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干扰,一股“肃清社会民主党”之风席卷而来,武平乃至闽西的许多优秀的中共党员、县、乡、村苏区干部遭到打击,甚至蒙冤杀害,革命活动一时处于低潮。直至1931年秋,“肃社党”事件得到阻止和纠正,闽西各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又逐步转入高潮。同年冬,塔里村的吴增和、吴月华、吴书庆等28人组织起塔里赤卫队,并派人前往中堡章丰与蓝东辉取得联系后,革命斗争又一次掀起高潮。塔里乡苏维埃政府和中共塔里支部也相继成立,打土豪分田地斗争日益高涨。一妇女干部自编山歌唱道:“共产党领导真英明,号召人民闹革命;组织工农赤卫队,打倒土豪分田地。”
  1932年春节后,红军十二军进入武北地区,同时连克武平、上杭两城、更加鼓舞人心。不久,武平县委、县苏由武东转至武北。在县委、县苏的直接领导和红军的帮助下,武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日新月异。此时,塔里乡苏归属亭头区,成为县、区游击队,赤卫队的活动据点。红十二军还在塔里设立联络处,指挥红军部队攻打永平、风吹帽等战斗取得胜利。
  1933年4月下旬,为更好地夺取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由江西筠门岭移驻武平帽村后,塔里村成为红军防御广东军阀严应鱼部进攻的据点,也成为国民党救乡团的眼中钉。一次,国民党救乡团30余人前往桃溪修筑工事,路经塔里时,得知驻塔里的红军因战事离开,他们就趁势袭击塔里乡苏。当时,塔里只留下乡苏干部和一部分游击队员,计20余人。他们凭借天然的屏障(石礤)与敌周旋,打退救乡团的进攻。游击队只剩下6、7人时,驻亭头的游击队在邹德福的带领下来增援,在区、乡游击队的合力奋战,以少胜多、救乡团只得败退。不甘失败的救乡团接二连三地突袭塔里村,民房被烧、财物被掠、儿童被卖、妇女被逼嫁、许多农户家破人亡。但有志气的塔里村革命群众,并不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组织起力量夺取一次又一次的反击胜利。
  同年9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五次“围剿”。当时,武平处于反“围剿”战争的前沿阵地。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而红军和地方人民武装又受到“左”倾冒险的错误指挥,兵力剧减、根据地迅速缩小。中央军委为了了解前线防御战事情况,于1934年2月中旬,派出由中央军委总司令部参谋处长许卓(原为红七军前委代理书记兼红七军政委)率领的中央红军总部检查团,来到处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东南防线的前沿———武平。检查团先到驻武平帽村的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了解情况,得知武平还有全副武装的1000多人的分区独立团和其他正规武装及县、区人民武装近万人坚持在前沿阵地抗击敌人后,许卓即带领5名警卫战士前往孔下等地检查防御工事实况。许卓在塔里了解到,前不久塔里游击队配合红军部队,以少胜多打退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正规部队的进攻时,非常高兴,当场表扬塔里乡游击队和区、乡苏干部及地方人民群众,并鼓励他们“团结起来,排除干扰,努力作战,赢得反击国民党军‘围剿’战争的胜利”(2月17日,《红色中华》报有报道)。不幸的是,就在检查团人员回转帽村途中,遭到国民党救乡团大刀队的袭击,许卓及其警卫战士在反击中全部壮烈牺牲。中央军委周恩来等听到噩耗后,即指示三分区及地方苏区政府,因战事紧张,烈士尸体难以运回中央政府驻地瑞金,就地安葬。帽村区苏就把烈士的遗体葬在帽村鹅龙桥头。帽村群众几十年坚持一年两祭革命烈士。90年代初,永平乡党委、政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资助下,在检查团和第三作战分区反击国民党“围剿”红军部队阵地的帽村帽子岽建立起“许卓烈士纪念碑”,以奠祭烈士英魂,启迪后人。
  塔里革命基点村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了5、6年革命活动,并英勇抗敌,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吴全庆、吴书庆、吴清英、吴德香、吴连桂、吴作志、吴油来、吴兆英、吴有发、吴龙发、吴增和等还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还有吴胜堂、吴恩来、吴富庆等幸存者也被确认为“五老”人员。党和政府对塔里革命基点村人民的生产、生活倍加关心。公路直通塔里自然村,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塔里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