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松毛岭 坚持游击战 ——记与闽西血脉相连的红24师

时间:2022-05-31 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朱廷彬)近年因工作情缘多次瞻仰松毛岭战役旧址,经常听到有人询问“红24师”的有关情况,在场的同志往往答不上话,或仅仅略说一二,令参观者颇感遗憾。带着疑惑,本人认真查阅了一些资料,考证了一些历史,初步揭开了红24师的神秘面纱:这是一支从组建到撤销番号不到一年却与闽西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影响深远的英雄部队——中革军委直属红24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在闽最后一战——松毛岭战役,与红九军团一起坚持到最后的是红24师;红九军团从长汀中复村踏上长征之路后,承担阻击任务的红军部队是红24师;长征时留守中央苏区,承担迷惑敌人、牵制敌人力量的唯一野战部队是红24师;坚持三年南方游击战、闽西南游击战,活跃着红24师指战员的身影;北上抗日,解放战争,闪耀着红24师战士的光芒……

从红军部队历史沿革看,中革军委直属红24师所辖第70团与在闽西创建的红九军(后改称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等一脉相承

第24师,是一个光荣的部队番号。1927年7月下旬,叶挺将军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从九江出发奔赴南昌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在工农红军历史上,红军主力部队存在过两个红24师,分别是湘赣苏区红8军24师和中央苏区红24师。与闽西息息相关的,就是中央苏区红24师。

为加强中央苏区东南战线的防御力量,根据1934年3月1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司字第十一号命令,在江西组建了红24师,下辖70、71、72三个团——抽调红一方面军总部所属的独立1团编为该师第70团、抽调红22师64团编为该师第71团、抽调教导1团编为该师第72团。红24师4000余人,直属中革军委领导,师长为原闽浙赣红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始人之一周建屏,政委为黎林(后由曾任红7军58团政委的杨英接任),政治部代主任为袁血卒。其中,第70团团长李天柱是原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红8军军长。

血战松毛岭 坚持游击战——记与闽西血脉相连的红24师

温坊战斗纪念亭

红24师又称独立24师,与闽西血脉相连,主要情缘是第70团由红一方面军直属独立1团改编而成。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先后创建了红九军(后改称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五个军。从红军部队历史沿革看,红一方面军直属独立1团与这些在闽西组建的前四支红军部队一脉相承。

由于红军时期部队建制改编快、变化大,红一方面军直属独立1团历史沿革渊源流长。1930年3月25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将闽西各县赤卫团改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4月10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将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5月,红十二军奉中央命令分三路出击广东东江。由于红十二军出击东江减弱了闽西苏区军事力量,闽西苏维埃政府立即将龙岩、上杭、永定等县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二十军。1930年6月,红四军和红十二军相继返回长汀后,将闽西红十二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二军,北上攻打南昌、长沙;将红四军第四纵队与闽西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合编成立红二十一军。至此,短短的三个月内,在闽西先后编制成立三个军,兵力约8000余人。随后,红二十一军根据中央指示,先后三次向广东东江出击。1930年11月,将出击东江失利后的退回闽西的红二十一军余部同闽西红二十军合编,成立了闽西的新十二军。1931年10月,新老红十二军在长汀会师后,将老红十二军除第34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之外的其余部队同闽西新十二军合编为红十二军,并兼闽西(后改福建)军区总指挥部,不再属于红一军团建制,改由中革军委直辖。1932年10月,将活跃在江西地区的红十二军军部和第36师编入红二十二军,以仍在闽西的红十二军第34师、35师另组成新的红十二军,不再兼福建军区。1933年6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全国各地主力红军实行统一编制序列、按照“三三制”原则将原小师小团改编为大师大团、取消军的番号由军团直辖师时,取消了红十二军的建制和番号,红十二军被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独立团。这第一独立团也就是之后的红24师的第70团。

从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看,红24师是参与温坊战斗、全程参加松毛岭战役的红军部队

1934年7月,蒋军李延年纵队开始从中央苏区东部进攻。松毛岭是长汀的东大门,松毛岭战役分温坊战斗、松毛岭战斗前后二个阶段,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是中央苏区时期发生在闽西的最大规模战役,异常惨烈。成立仅三个月的红24师,配合红一军团、红九军团抗击敌人,自始至终参加了松毛岭战役。

8月初,蒋介石命令东路军蒋鼎文率部向长汀方向推进。蒋鼎文命令第四纵队指挥官李延年担任主攻松毛岭的任务。松毛岭战斗开始前,我军在汀州的防御部队兵力只有4个师,即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所属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黄甦)、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所属第三师(师长罗炳辉兼任、政委刘英)以及红24师(师长周建屏、政委杨英),共约34000人。红九军团和红24师归红一军团指挥。整个松毛岭战役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统筹指挥。

血战松毛岭 坚持游击战——记与闽西血脉相连的红24师

松毛岭战役红军阵地旧址

在9月1日至3日的温坊战斗中,红24师师长周建屏率领该师主力协同红一、九军团攻击敌人,共打死打伤敌人2000多人,俘虏2400多人,敌旅长许永相只身逃回。这是第五次反“围剿”后期近一年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温坊战斗虽然胜利,但个别战斗胜利,补救不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整个战略方针的错误,难以挽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局面。

温坊战斗后,蒋介石极为恼怒,将逃回去的旅长许永相枪毙,将师长李玉田由中将降为上校,又调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取代蒋鼎文,重新调整进攻部署。9月9日,红一军团因兴国告急又奉命前往增援,在长汀只留下红九军团所属第三师和红24师坚守松毛岭,保卫中央苏区东大门。朱德总司令9月8日3时电令,红一军团转移后,红24师归红九军团指挥。9月23日,松毛岭战斗打响。29日晚,红九军团和红24师全部撤出松毛岭一线,转移到钟屋村。至此,松毛岭保卫战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敌我双方人员伤亡都非常惨重。松毛岭战役历时2个月,红24师始终战斗在一线。9月30日下午,红九军团利用雨雾气候奉命西撤,开始战略转移,此后夜间在苏区内行军,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从中央主力红军起初秘密开始战略转移看,红24师是松毛岭战役后继续阻止敌人迅速西进、伪装中央主力红军迷惑敌人牵制敌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唯一红军野战部队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8.6万余人离开中央苏区踏上长征之路后,为了坚持在苏区的军事斗争,在原地留下了野战军主力部队第24师及赣南、闽赣、江西和福建四个军区所辖的12个独立团,共约1.6万余人的武装力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刚开始是严格保密的,知晓范围只限于少数高层将领,主要是为了防止敌人快速追击红军主力部队。为此,重新规定了中央主力红军各部队代号,中央苏区办事处所有机构均被保留,照常工作,连机关报《红色中华》也正常出版。留守红军接替主力红军的全部防务,迷惑敌人,牵制敌人,有效地阻击、迟滞着三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向苏区进攻。到10月下旬,北路敌军占领宁都县城后,才确知红军主力已突围西进。东路敌人到11月上旬,还以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仍在中央苏区。蒋介石南昌行营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在全国解放后回忆,蒋介石直到1934年11月中旬,才彻底弄清中央红军主力西移的战略意图。

血战松毛岭 坚持游击战——记与闽西血脉相连的红24师

长汀观寿公祠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奉命从松毛岭战场上撤离,开始长征。红24师则被留下来,直接受中革军委指挥,全面担负起中央苏区东线战场牵制敌人的重任。10月7日上午10时,朱德电令尚在长汀河田的罗炳辉、蔡树藩,“九军团的移动就在二十四师掩护下,保守绝对的秘密,除二十四师首长可知道外,不得使其部属知道”,“红24师‘从今晚起’直接受军委指挥”。为了掩护红九军团和在赣南的中央红军顺利转移,红24师和长汀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从松毛岭、钟屋村、南山、河田、长汀县城、古城等地沿途节节阻击和后撤。直到11月1日,敌人才进占汀州城,红九军团和红24师胜利完成了松毛岭保卫战和汀州“十月不能丢”的阻击任务,但伤亡很大。

中共中央率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时,赋予中央分局、中央军区的任务是: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成果,抗击进犯之敌,使进占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统治下去,并准备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条件下的反攻。留守苏区领导人项英起初坚持与敌人继续打正规战,并用游击队员和轻伤员将红24师补充到5000余人。虽然在11月22日的会昌谢坊战斗中,红24师利用伏击战将敌人先头旅击溃,但缴获不多,伤亡不小。1935年1月,红24师和独立第3团、第11团共5个团的兵力,进攻驻在赣县牛岭的国民党粤军第2师一部,损失惨重。这是中央苏区进行正规战的“最后一仗”。

2月中旬,面对险恶的军事局势,根据中共中央的电报指示,项英在江西于都县禾丰召开中央分局紧急会议,对部队突围作出部署,指挥被围困在于都南部的近万名红军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分成九路,从禾丰地区陆续出发,分头向闽赣、东江、闽西、赣南、湘南等地突围。面对敌人的重兵重重围堵,九路突围,只有三路突围出去。

血战松毛岭 坚持游击战——记与闽西血脉相连的红24师

赤寨村

红24师主要被分拆为四路突围。一是中共中央分局组织部长陈潭秋和原福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率红24师四个连,突围到福建省委驻地长汀四都。二是第70团团长李天柱率红24师四个连,中央政府办事处保卫局长汪金祥率领红24师另外四个连,这两支部队经安远、会昌两县边界,2月25日抵达会昌清溪时遭敌军堵击,伤亡惨重,6月李天柱在江西寻邬(今寻乌)战斗中牺牲。三是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和石衡中、史犹生率领红24师71团前往湘南收容红34师失散部队,2月25日安全到达油山后留下两个连就地开展游击战争,余部由龚楚、石衡中率领继续向湘南进发。四是项英、陈毅、贺昌率领红24师第70团最后突围,他们将全团编为四个大队向长汀地区转移,到达会昌晓龙天门璋遭敌军堵击,部队大部分牺牲或打散,红24师政委杨英在战斗中牺牲,红24师师长周建屏带着少数人突围到粤赣边,此后红24师番号被自动撤销。战斗中负重伤的师长周建屏被转往上海抢救,次年伤愈后赴延安。1937年担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于1938年在华北抗日前线河北平山病逝。袁血卒率少数人突出重围,后辗转到达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

从南方三年游击战看,红24师的指战员与坚持地方游击的红军将士们为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书写“闽西二十年红旗不倒”作出重要贡献

1935年2月24日,邓子恢与瞿秋白、何叔衡一行由长汀四都向永定突围时,在濯田镇水口附近的小迳村被敌人包围。邓子恢率领少数战士突出重围,重返四都省委机关,碰巧与突围至闽西的陈潭秋、谭震林一行相遇。于是,他们汇合率领红24师第71团2营向永定突围。该营是红24师的主力营,由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组成,共500人,战斗力较强。陈潭秋、谭震林、邓子恢三人带领这支部队,经河田、才溪、紫金山,一路突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伤亡不少,于1935年4月初到达永定县仙师乡大阜山,与张鼎丞领导的红八团、红九团等游击队胜利会师。此时,在闽西的武装部队有从江西突围到达的红24师100多人,另有之前就在闽西活动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总共1500余人。

1935年4月12日,陈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的名义,在永定西溪乡赤寨村主持召开了闽西南党政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及时将闽西南地区红军游击队的任务由“保卫苏区,等待主力回头”转变为“在敌后开展广泛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选举张鼎丞为主席;军事上作出各部队分散独立作战的部署,将闽西南地区红军游击队划分为四个作战分区,其中第四作战分区,由红24师100多人、卓林大队以及永定、杭代、新汀杭等县独立营组成,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谭震林直接领导,在永定、上杭地区活动。从此,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全面地开展起来。

血战松毛岭 坚持游击战——记与闽西血脉相连的红24师

新四军第二支队后方留守处旧址“双生公祠”

1937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延安汇报工作的方方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多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并叮嘱方方“你回去问候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各位同志好,你告诉他们,你们三年苦斗有很大的功绩”。1938年3月1日,坚持闽西南游击战的这支部队加入新四军第二支队,走上北上抗日救国的前线。随后,转入解放战争,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

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立即成立了新四军第二支队驻龙岩留守处,并留下第四团第二营第六连继续革命,闽西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高度赞誉!(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红土地网编辑   赖珊盛  卢丽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