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洪祥:编写革命基点村史,一个也不能少

时间:2023-06-25 来源:龙岩电视台

图为伍洪祥(右二)与闽西党史工作者亲切交谈。摄于2001年4月26日。

□ 符维健

春暖花开。2002年4月,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党史工作会议,我和闽西几位党史研究室同仁前往参加。会议总结过去,部署今后工作,强调要做好革命基点村历史资料的收集编写工作。

革命基点村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位于国民党反动力量统治薄弱地区的边远山区农村。这些农村村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斗地霸、惩腐恶、抗捐税、分田地,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闽西有福建省评定的600多个革命基点村。闽西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长期坚持游击战争的基点村群众遭到了敌人灭绝人性的疯狂迫害。编写革命基点村史意义重大。

下午利用休会空闲时间,一同参加会议的上杭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江树高,邀我与连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黄明溪一起去拜望伍老。

伍老的夫人尹峰把我们引进室内,只见伍老站在客厅里,头戴鸭舌帽,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后,江树高把新出版的介绍上杭革命基点村的《战地黄花》(第一辑)送给伍老,并说接下来还将出版第二辑。伍老高兴地接过来并认真翻看起来。

伍洪祥,1914年11月出生,上杭县泮境乡元康村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党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曾任红八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代理省长,中共福州市委第一书记,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福建省政协主席。退休后,伍老壮心不已,继续关心支持福建党史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主持了《中共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的编写出版工作。

看了一会儿,伍老把书放下,对我们说:“我参加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很多革命基点村我都到过。例如龙岩县的后田、龙聚坑、东坑、肖坑、玉宝,铜石本的山后,适中的洋头、新祠、山坪头、兰田、象山、竹子板;漳平县的朗车、世旺、半岭;永定县的金砂、赤寨、龙门、中心洋,岐岭下山村、雨顶坪、高山,湖雷的阮屋、荷花、背头凹,抚市的楮树坪、冷水坑,大排的山后,长流的寨背炉、隘头,南溪老吴子;南靖的上、下科岭等。还有很多,不能一一都说。无论敌人怎样摧残杀戳,遭到怎样严重的艰难困苦,众多的基点村都是坚不可摧的革命堡垒。你们编写革命基点村历史很有意义,闽西有几百个革命基点村,我们要把每个基点村的历史都写出来,一个都不能少,让基点村的历史载入史册。”

在伍老和我们谈话的同时,秘书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时光荏苒,每当看了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伍老“一个都不能少”的铿锵话语,和他对革命基点村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不负使命,牢记嘱托。几年后,闽西各县完成了全部600多个《革命基点村简史》的编写,并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新罗区革命基点村简史》还获全国党史书籍优秀奖。如今革命基点村历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为传承红色基因、振兴乡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切可以告慰伍老在天之灵。


热门评论